( ) 注释 译文 倪海厦

39 39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注释 译文 倪海厦 学习 金匮要略
135 135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释 译文 倪海厦 学习 金匮要略
146 146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下利不欲食者,此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释 译文 倪海厦 学习 金匮要略
224 224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注释 译文 倪海厦 学习 伤寒论
225 225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注释 译文 倪海厦 学习 伤寒论
229 229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注释 译文 倪海厦 学习 伤寒论
232 232 233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注释 译文 倪海厦 学习 伤寒论
235 235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注释 译文 倪海厦 学习 伤寒论
238 238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 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注释 译文 倪海厦 学习 伤寒论
253 253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注释 译文 倪海厦 学习 伤寒论
每页 10 条记录,本页有 10 条记录,共有 28 条记录。第 1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