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容搜索 (大 中 小) 原文 注释 译文 倪海厦
-1 | [佛陀传] 译者序 你可与佛陀近距离接触 原文 注释 译文 学习 | ||
译者序 你可与佛陀近距离接触 最初净因法师给我介绍本书时,我还以为这不过又是另一本关于佛陀事迹的书,与我 所看过的不少佛陀传记类书籍,大同小异。但开始阅读后,我便发觉自己爱不释手,一下 子走进了两千五百多年前,以印度东北为背景的佛陀时代了。 本书直接取材自二十四本巴利文、梵文以及中文的佛典。作者把佛陀一生的主要事迹 和言教,透过佛陀八十年不平凡的经历,从一个看牛童缚悉底与佛陀的一段因缘,一一引 述出来。从一个读者的角度而言,如果说佛陀事迹与言教的陈述是牡丹,那这本书对于佛 陀人性一面的反映,便成了我眼中的绿叶,而且绿得更鲜艳夺目。许多人心目中的佛陀, 不仅是佛教的创始人,而且更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圣者。但本书通过对佛陀年轻时代的情 怀,以至老年时期健康状况的描述,把这位圣者与我们每一个人的距离拉近了一大截。或 许,从了解佛陀人性的一面,我们会同时更了解自己佛性的潜能。这就是我觉得绿叶可爱 之处! 作为一个读者、译者和学佛者,这本书带给我多方面的享受和启发。除了多谢净因法 师给我经历这个旅程的机会,更要多谢法师帮助翻译书中所有的人名、地名和一些巴利文 的名词。 译者希望以此中文版本,能与大家分享重步佛陀“故道”细看“白云”的感受。 何蕙仪 |
|||
-1 | [佛陀传] 作者序 佛教在人间 原文 注释 译文 学习 | ||
作者序 佛教在人间 很高兴拙作被翻译成中文,这正好让我有机会回馈中国历代的佛教祖师。 我十六岁受戒为沙弥。第一本我用的佛教经典,是用中国古文写的。学佛的最初十 年,我所用的全都是中国古文经典,以及当代大师为参究这些经典而写的语体文注疏。这 之后,我才接触到藏文、巴利文及源自西藏的佛典。但我从没忘怀中国祖师的恩德,自学 佛以来,我一直受着此智慧之源的恩泽。现在以中文版本出版拙作,就是希望聊表感恩之 怀。 自学僧时代,我已被人间佛教这个理念推动着。我当时已深信佛教在生活中的落实, 是可以使社会朝着更平等、自由和慈悲的方向改进的。全赖这个信念,我才不至于被当时 一些佛教的败坏风气所影响,而丧失意志。我告诉自己:你一定要尽力把佛法与修行适当 地运用于现代生活之中,要使佛法与现代的科学、民主、人道、环保和社会公平并肩同 步。 早在1952年,我已写了一本名为《家庭日用佛法》(Buddhism applied in family life)的书。几年后,又写了另一本书,名为《日常生活佛法》(Buddhism applied in our everyday life)。自此之后,我帮助设立佛教学校、大学、佛教青年社工服务学校 和佛教杂志等,以期佛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习。 我初期所学所修的佛法,是在某些程度上受藏密影响的禅和净土。在成长的过程中, 身为一个行者,我目睹自己的国家陷于战祸、暴力、贫困和社会上的不平之中。我发觉当 时所学的禅和净土法门,都不能直接解决我周围以及自心之内的痛苦。我深入钻研佛理, 尤其四圣谛和八正道,以期能找到直接解决当时苦难的答案。后来幸得“安般”“念 处”和“释中禅室”等经典的启示,使我重拾佛陀教化中“现法乐住”的义理,因而使我 一直期待着的“人间佛教”,得以复现。没有亲身接触和透彻理解“苦谛”,是很难得见 脱离痛苦的“道谛”的。了解痛苦之性质后,才可以用适当的行动和修行来把痛苦转化过 来,使身心康复,这就是“灭谛”。正法的一个特征,就是需要现身受证。佛陀曾重复确 定,正法是在当下一刻生效的。你一开始修行,转化和康复的过程便已实时开始。 过去二十年,我主要在北美洲和欧洲的三十多个国家提供专念禅修的静修营。在这段 静修的时间里,参加者会被指导如何修行以回复身心的安详与平稳,以及如何确认和接纳 苦痛,然后深入了解苦痛的性质,来把它转化。修习坐禅、行禅、专注呼吸、专注俯伏、 全面松弛等,都是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经过这些修习之后,很多参加者都能够把内心的 矛盾和冲突消解,因而与家庭亲属重新沟通。慈心的聆听与关怀的爱语,都是其中的基本 修习。但这些修习的锻炼,是必须要靠专念、集中和去深入了解的精神所支持,才可以发 挥效用。 我希望我全部的英文拙作,都能被翻译成中文版本而流通。我也当然会很高兴与我的 朋友一起多些到中国探访,为大家提供静修营,以及保持与中国佛教大德的对话。我们要 一起革新佛教,以使佛法成为一股新动力,为现今人类解决每天在生活上遇到的困惑。 一行禅师 |
|||
-1 | [佛陀传] 目录 原文 注释 译文 学习 | ||
目录 作者序 佛教在人间 译者序 你可与佛陀近距离接触 上篇 牧童跟随佛陀,踏上修行之路 佛陀讲《看顾水牛经》 当牧童初次遇上佛陀 受伤的天鹅 饿晕后,佛陀放弃了苦行 当年佛陀出生时…… 少年时的佛陀 遇见未来的妻子——耶输陀罗 佛陀结婚了 生、老、病、死,一生都要面对 佛陀有了自己的儿子 为了寻找大道,只能不告而别 开始独自修行 生命无常,疾病、死亡总让人措手不及、追悔莫及 放弃苦修,放弃避世,回归自己 那一晚,耶输陀罗睡着了吗? 佛陀彻底开悟了 苦痛消失了,一切都不同了 对橘子的专注,是一种修行 你和我,或许曾存在于一个生命体之中 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法门 初转法轮 痛苦,是因为在用错误的方式生活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回归当下这一刻,你才会觉醒 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 世法燃烧 佛陀僧团 十大弟子:舍利弗、目犍连…… 中篇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我会在春天回去 谣言,迟早会自动止息 唯一不会褪灭的美,是慈悲与解脱 重聚:佛陀回家了 佛陀说教四圣谛:苦、集、灭、道 有了解和爱,一切都能成就 “我的家庭是众生,我的家乡是大地,我的身份是僧人。” 不同的阶级,皆可加入僧团 “佛陀”,是觉悟者的意思 以黄金铺满地 爱里生苦 慈悲之爱,是没有执著与分别心 每个人的眼泪都是咸的 父王安详离世 女子也可受戒出家 僧团分裂了 导致平和、喜悦和解脱,才是正法 制定七灭诤,调停内部纠纷 向大地学习,向水学习 因为僧众们不停地犯错,才有了戒律 放开心怀,保护所有众生 功德田 终止内心的暴力 佛陀遭到诬陷 每个人都有觉醒的潜能 下篇 观呼吸 木筏不是彼岸 一把珍贵的泥土 听到讥讽、批评,不愤怒;听到称赞、欣赏,不享受 一个人牵挂越多,痛苦就越多 狮子吼 舍利弗之吼 过着虚伪的生活,是由内而外的腐烂 生死轮转,不要害怕 空的碗里,满是空气 生、老、病、死,犹如四座山 佛法如大海 三法印,三解脱门 佛陀死后会到哪里去? 超越这世间的生死 僧团彻底分裂了…… 默默反抗 有人要暗杀佛陀 三百多名离开的比丘,又回来了 真正的快乐,来源于自在与自由 佛陀也会变老 生死如幻象,不要停下脚步 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人可以超越佛陀的智慧 别再依赖他人和他物 佛陀入灭 故道白云——佛陀见过的白云,仍在天空;佛陀走过的路,仍在我们的脚下 |
|||
1 | [佛陀传] 01牧童跟随佛陀,踏上修行之路 原文 注释 译文 学习 | ||
牧童跟随佛陀,踏上修行之路 翠竹影下,年轻的比丘缚悉底跏趺而坐,全神专注于呼吸,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 去了。其他四百多位习禅者和缚悉底一样,在伟大导师乔达摩的指导下,在竹林中或茅棚 里各自习禅,人人都亲切地呼唤他们的导师为“佛陀”。 这片竹林,方圆四十亩。七年前,波斯匿王将之赠送给佛陀和他的僧团,从此被称为 竹林精舍。从王舍城向北行,只需三十分钟便可到达这里。寺院四围种满了来自摩揭陀国 的不同品种的翠竹,环境十分清静幽雅。 揉揉眼睛,缚悉底展颜微笑,当他慢慢地放开腿来,双脚仍是酸麻麻的。今年二十一 岁的他,刚在三天前受了比丘戒。戒仪由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主持。受戒的仪式 当中,缚悉底一头咖啡色的头发被全部剃掉。缚悉底十分庆幸自己可以成为佛陀僧团的一 分子。很多比丘都是来自贵族阶层,就像佛陀的弟弟难陀尊者、提婆达多、阿那律和阿难 陀等。无须别人正式介绍,缚悉底从远处已经可以辨认出他们来。虽然他们的衲衣破旧褪 色,但他们的气质仍十分高雅。 “大概还要过一段日子,我才可以和这些贵族背景的比丘们结交吧。”缚悉底想。 奇怪的是,虽然佛陀也是王者之子,缚悉底却一点也不觉得与他有隔膜。缚悉底属于 所谓的“不可接触者”,因他出生自最底层、最贫贱的阶级。这是当时印度阶级体制所导 致的歧视。十年以来,他都是以放水牛为生。但这两星期,他可以和其他来自不同背景的 出家人一起修行。每个人都对他很好,给他和蔼的笑容和深深的鞠躬。可是他仍觉得很不 自在。他相信大概要几年时间,他才可以全面适应和感到舒泰。 忽然,他从心底里涌出了欢颜,因他这一刻想起佛陀的十八岁的儿子罗睺罗。从十岁 开始,罗睺罗已是僧团里的一个沙弥。在这短短的两星期中,他们两人已成了最要好的朋 友。虽然罗睺罗仍未成为正式比丘,但却是他教缚悉底怎样随着呼吸坐禅的。虽然罗睺罗 未受比丘戒,但他对佛陀的教导已有很深的认识。只要等到满二十岁,他便可以受具足 戒,成为正式比丘。 缚悉底回想起两星期前,佛陀来到伽耶附近的小村落优楼频螺,邀请他出家的情形。 当佛陀来到他的家里时,缚悉底正和他的弟弟卢培克在外面放水牛,家中只剩下两个妹妹, 十六岁的芭娜和十二岁的媲摩。芭娜一望便认出来访者是佛陀。正当她想赶快跑去找 缚悉底回来的时候,佛陀告诉她没有必要。他打算和随行的比丘们及罗睺罗一起往河边找 她的哥哥。他们找到缚悉底和卢培克时,已将近黄昏了。这兄弟俩正在尼连禅河中替九只 水牛洗涤。两个小伙子一见到佛陀,便立刻跑到岸上来,把双手合成莲苞状,然后深深地 鞠躬,礼敬佛陀。 “你们长大了很多啊!”佛陀对他俩热情地笑着说。缚悉底并没有回答。看到佛陀那 祥和的面孔,亲切又毫不吝啬的笑容,闪耀诱人的目光,缚悉底已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不 知说什么才好。佛陀穿着一件用很多碎布缝合成田状图案的衲衣。他依然是赤足而行,就 像十年前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初次遇上缚悉底时一样。那段日子里,他们曾在河畔和菩提 树荫下度过了很多时光。 十年前,佛陀初次遇上缚悉底。那段日子里,他们曾在河畔和菩提树荫下度过了很多时光,缚悉底更见证了佛陀觉悟的那一刻。 缚悉底望望跟随着佛陀的二十位比丘,见他们个个都是赤着脚,穿着和佛陀一般颜色 的衲衣。再看清楚一点,缚悉底才发觉佛陀的衲衣比其他比丘的长了一截,大约长一只手 掌的长度。站在佛陀旁边的,是一个直望着他微笑而年纪又和他相若的沙弥。佛陀轻轻地 在缚悉底和卢培克的头上拍拍,然后告诉他们,他是在回王舍城的路途中,特地前来探访 他们的。他又表示很乐意等他们给水牛洗澡完毕后,和他们一起步行回到缚悉底的茅舍。 在路上,佛陀介绍他的儿子罗睺罗给缚悉底和卢培克认识。原来刚才对他笑得灿烂的 沙弥正是罗睺罗。他比缚悉底小三岁,但却和他一般高矮。虽然罗睺罗只是一个沙弥、一 个初学者,但他穿的衣服却和其他比丘的无异。罗睺罗行在缚悉底和卢培克中间,把手里 的钵交给卢培克,又把自己的双手温和地搭在两个新朋友的肩膀上。他从父亲的口中已听 过很多关于缚悉底的事,所以对他已感到很熟络。这两兄弟也正陶醉在罗睺罗这股温暖的 情怀里。 回到缚悉底的家中,佛陀便立刻邀请他加入僧团跟他修学佛法。十年前,缚悉底曾向 佛陀表示他有意跟佛陀修学,而佛陀当时也曾答应会收他为徒。现在佛陀再回来,缚悉底 已满二十一岁了。佛陀并没有忘记他的承诺。 卢培克拉着水牛回到牛主雷布尔庄主的住处。佛陀则坐在缚悉底屋外的一张小凳子 上,比丘们都站在他的背后。泥土墙壁,茅草屋盖,缚悉底的房子实在容不下所有的人。 芭娜对缚悉底说:“哥哥,请你跟佛陀去吧!卢培克比你当初放牛时还要健壮。我也已经 可以打点房子的一切。你已经照顾我们十年多,现在该是我们照顾自己的时候了。” 媲摩坐在盛放雨水的大木桶旁边,望着她的姐姐,一言不发。缚悉底望望媲摩。她是 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孩。缚悉底初遇佛陀的时候,芭娜只有六岁,卢培克三岁,媲摩则仍是 个婴孩。卢培克在门外玩泥沙时,芭娜就在给全家烧饭。 他们父亲死后六个月,母亲也因分娩而去世。缚悉底虽然只有十一岁,却已经要当起 一家之主。找到放水牛的工作后,缚悉底努力勤奋,足够使全家都能糊口。有时他还可以 带一点水牛乳汁给小媲摩享用。 媲摩明白缚悉底想知道她的感受,于是她微微地笑了。再踌躇一会儿,她轻声地 说:“哥哥,你就跟佛陀去吧。”她转过头去,想把眼泪藏起来。她曾听过缚悉底无数次 提起想跟佛陀修学的愿望,她实在是真心想让他去。但当这一刻将要来临时,她又按捺和 掩饰不住内心的悲伤。 这时,卢培克从村里回来,刚好听到媲摩说的话。他立刻知道分开的时刻终于来了。 他望着缚悉底,然后说:“哥哥,请你随佛陀走吧!”这时,全屋寂静无声。卢培克将视 线转向佛陀,又说:“我尊敬的大人,希望你允许我的哥哥追随你学习。我已够年长去照 顾这个家了。”卢培克望向缚悉底,极力忍着泪水,再说:“不过,希望哥哥你请佛陀让 你有空时回来探望我们。”佛陀站了起来,轻抚着媲摩的头发,然后说:“孩子们,先吃 一点东西吧。明天早上,我会回来接缚悉底,然后一起去王舍城。今晚,我和比丘们会在 菩提树下度宿一晚。” 佛陀行到木闸前,又回过头来对缚悉底说:“明天早上,你不用带任何东西。身上穿 着的衣服已经足够。” 那天晚上,他们兄弟姐妹四人谈到深夜。就像一个将要远行的父亲,缚悉底给他们做 最后的叮嘱,要他们互相关怀,好好地照顾这个家。他轮流拥抱每一个弟妹。当小媲摩被 哥哥紧抱在怀里时,她真的再也无法强忍眼泪了。她低声啜泣起来。不过她很快又抬起头 来,深呼吸一下,然后望着哥哥微笑。她实在很不想令缚悉底难过。暗淡的油灯已足够令 缚悉底看到她的笑容。他明白并感谢小妹妹的心意。 第二天清早,缚悉底的朋友善生也前来与他道别。她前一晚经过河畔时,是佛陀告诉 她缚悉底将会出家加入僧团的。其实善生认识佛陀也是在他未证道之前。善生比缚悉底大 两岁,是村长的女儿。她带了一小瓶草药送给缚悉底。但他们还没有谈上几句话,佛陀和 他的弟子就到了。 缚悉底的弟弟妹妹已经一早起来准备送行。罗睺罗对他们一一轻声嘱咐,鼓励他们要 坚强和互相照顾。他更承诺,每当他路经此地,必定会来优楼频螺探访他们。缚悉底一家 人与善生跟着佛陀和比丘们一同行到河边。就在这里,他们全部合上掌来,与佛陀、诸比 丘、罗睺罗及缚悉底道别。 缚悉底心里感到既惶恐又喜悦。他紧张得胃里打结。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离开优 楼频螺。佛陀说过,需要十天时间才可以到达王舍城。平常人是可以行得快一点的,但佛 陀和他的比丘们行得比较慢,而且十分从容。当缚悉底的步伐放缓,他的心也跟着平静下 来。他现在已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佛、法、僧之中,而这就是他要行的道路。他再转过头 来,深情地看了他唯一熟悉的人和地最后一眼,善生和弟妹渐渐在他的视线中变成尘土般 细小,融入了林树的影子里。 对缚悉底来说,佛陀的步行就是为享受步行而行的。他似乎全不在乎是否能到达目的 地。他的比丘们也是如此,没有一个人呈现些微的紧张和不耐烦,或希望尽快到达目的 地。每个人的步伐都是那么缓稳平和。他们就像一起在写意地漫步,没有一点疲态。而每 一天,他们都可以行上一段很长的路程。 每天早晨,他们都会到附近的村落中乞食。他们以佛陀为首,长列排行。缚悉底行在 最后,紧跟在罗睺罗后面。他们步行时静悄庄严,每踏一步都专注地留意着每一下呼吸。 他们会不时停下来接受村民的供养,使村民有机会把食物放进钵内。有些村民恭敬地跪在 路旁,等候着供僧。当比丘们接受食物时,他们都默默地为村民诵经祝祷。 乞食完毕,他们就会慢慢地离开村落,找一处树荫草坪坐下来进食。他们围成一个圈 子坐下,然后小心地将食物分配到每一个钵中。罗睺罗到附近的溪涧盛一瓶清水回来,恭 敬地拿到佛陀跟前。当佛陀双手合上形成莲花状后,罗睺罗便把水慢慢倒在佛陀的手上, 让他清洗双手。他同样依次给每人洗净双手,最后才轮到缚悉底。因为缚悉底还没有他自 己的钵,于是罗睺罗便把自己一半的食物放到一片大蕉叶上,分给他的好朋友。进食前, 比丘们都合掌念诵,然后才默默地吃,留心注意着每一口食物。 进食后,一些比丘会修习行禅,另一些则修习坐禅,更有一些会午睡一会儿。等到日 间最热的时候过后,他们才再次动身,继续旅程,直至入黑。他们一边行,一边留意有什 么地方可以歇宿,而最理想的地方,当然就是那些不会受骚扰的森林了。每一个比丘都有 自己的坐垫。他们多半是先跏趺静坐半个晚上,再铺好衲衣躺下来睡。每个比丘都有两件 衲衣。一件是身穿的,另一件是用来避寒的。缚悉底像其他的比丘一般跏趺静坐,又学会 了用树根作枕,睡在泥土地上。 当缚悉底第二天早上醒来,已看到佛陀和很多比丘都在平静地禅坐。他们全都散发着 安详和威严。太阳一出来,各人收拾好地上的衲衣,拾起钵,再准备开始新一天的旅程。 就这样日行夜息,他们终于行了十天才到达摩揭陀国的都城王舍城。这是缚悉底第一 次见到城市。马车在布满房舍的街道上疾驰而过。到处都回响着喧闹和欢笑声。但比丘们 的行列,就如他们在河边和田间行走时一样,依然是那么平静地缓步而行。几个城里住的 人停了下来看他们。又有几个认得佛陀的,恭敬地作揖顶礼。比丘们继续他们平和的行 列,直至抵达位于城外的竹林精舍。 佛陀回来的消息很快传遍寺院。不到几分钟,近四百个比丘已齐集欢迎他回来。佛陀 没有说太多,只是问问他们的近况和禅定的修习情形。他交托舍利弗照顾缚悉底,罗睺罗 也是依止舍利弗的。舍利弗是寺院里沙弥的主导师,负责看管超过五十个年轻的初学者。 他们全部都是参加僧团未超过三年的。寺院的常住则是一个名叫憍陈如的比丘。 罗睺罗被安排指导缚悉底有关寺院的生活规仪,包括行住坐卧,与别人交往,修习行 禅、坐禅、细观呼吸等。他又要教缚悉底怎样穿衲衣、乞食、诵经和清洗他的钵。连续三 天,为了好好学会这些,缚悉底没有离开过罗睺罗身边半步。罗睺罗也全心全意地教导缚 悉底。不过,缚悉底知道自己如要将这一切做得自然自在,非要多年的磨炼不可。经过这 一番基本指引后,缚悉底被舍利弗邀请到他的房子里,讲解有关比丘的戒条。 一个比丘离开家庭,是为着以佛陀为师,以佛法为开悟之道,以僧团为修行上的支 援。一个比丘的生活简单纯朴。乞食除能助长谦卑之外,更成为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借此 使一般人体会到佛陀对爱心和体恤的教导。 十年前,在菩提树下,缚悉底和他的朋友曾听过佛陀解释说,开悟之道就是爱与宽容 之道。所以他现在很容易便领悟到舍利弗所说的。虽然舍利弗的外貌严肃,但他的目光和 笑容都散发着无限的温暖和慈悲。他告诉缚悉底将会举行一个受戒仪式,来正式接受他加 入僧团。他也同时教缚悉底背诵一些在仪式上要说的字句。 舍利弗是戒仪的主持。有二十多个比丘参加这个仪式。看到佛陀和罗睺罗在旁观礼, 缚悉底倍添欢喜。舍利弗默念一首偈语后,便将缚悉底头上几撮头发剃下。跟着,他把剃 刀交给罗睺罗去把缚悉底剩下的头发剃掉。舍利弗给缚悉底三件僧衣、一只乞钵和一个滤 水器。因为经过了罗睺罗的指导,缚悉底很轻易便将衲衣穿上。跟着,他向佛陀及在场众 比丘顶礼,以表示他深切的谢意。 将近午间时分,缚悉底第一次正式以比丘的身份练习行乞。竹林精舍的全部比丘分成 数个小队,分别步往王舍城。缚悉底跟着舍利弗带领的一队。行出寺院不到数步,他就提 醒自己,乞食也是修行的一种方法。他集中观察着自己的呼吸,静心留意前行的每一步。 罗睺罗行在他的后面。虽然缚悉底现在已是一个比丘,但他很明白自己的经验比罗睺罗少 得多。他真诚坚决地发心要好好地栽培自己内在的谦卑和美德。 |
|||
2 | [佛陀传] 02佛陀讲《看顾水牛经》 原文 注释 译文 学习 | ||
佛陀讲《看顾水牛经》 这一天有点凉意。以正念吃过午饭后,每个比丘都将自己的钵洗净,然后把坐垫放 好,向着佛陀的方向而坐。竹林里的松鼠纷纷穿梭于比丘之中,无拘无束。一些更爬到竹 树上,好奇地注视着群集的比丘。看见罗睺罗就坐在佛陀对面,缚悉底蹑手蹑脚行到罗睺 罗身旁,放下他的坐垫。他俩齐齐地跏趺而坐。在这平静肃穆的气氛中,没有一人作响。 缚悉底知道每个比丘都在细观自己的呼吸,等着佛陀说话。 佛陀坐在竹台上,高度刚好使每个人都可清楚地看到他。他安详地端坐在那里,威严 的气势好比一头狮王。望向众人时,他的眼光充满慈悲。当佛陀看见缚悉底和罗睺罗,他 微笑着说: “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关于看顾水牛的工作——什么才是一个好的牧童应该知道和做到 的。一个好好照顾水牛的孩子,应该很熟悉他看管的水牛。他会知道每一头水牛的特征和 倾向,什么时候要替它们洗擦身体,怎样料理它们的伤口,用烟来赶走蚊虫,给它们找安全的路行走,爱护它们,带它们过河时行水最浅的地方,给它们新鲜的草和水,好好地保 养草原,又使年长的水牛给年幼的做好榜样。 “听着啊,比丘们!正如牧童能认识他的水牛,一个比丘也应该认识他自己身体的每 一样元素。就如牧童知道每一头水牛的特性和倾向,一个比丘也该知道哪些是身、口、意 应该或不应该做的。又如牧童替水牛洗涤身体一样,一个比丘应该清除他身心的欲念、执 著、愤恨和恐惧。” 佛陀说话的时候,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过缚悉底。缚悉底也感觉到佛陀的话是对他而说 的。他回想起多年前坐在佛陀旁边时,佛陀曾叫他描述照顾水牛的工作细节。怪不得在宫 中长大的王子也懂得关于水牛的一切了。 虽然佛陀只用他一般的声音说话,但他说的每个字都非常响亮,令人听得清清楚楚, 一字不漏。“就像牧童照料水牛的伤口,一个比丘也应该看管他的六根——眼、耳、鼻、 舌、身、意——好使它们不会在散乱中迷失。就像牧童为了令水牛不被蚊子侵扰而生火弄 烟,每个比丘也用他醒觉的教化使周围的人能免除身心之苦。就像那孩童会找安全的路给 水牛行走,每个比丘都应避免那些会引起财、色、名等欲望的场所,如酒寮、剧院。又像 那孩童爱护他的水牛一般,每个比丘都向往和珍惜禅坐的平和。就如那孩童会找浅水和安 全的地方给水牛过河,一个比丘也会倚仗‘四圣谛’来作他今生的向导。又如那孩童去找 新鲜的水和草给水牛作粮,一个比丘也知道‘四念处’是可导致解脱的资粮。像那孩童知 道不应该过量地在草原上放水牛,一个比丘也同样知道当他乞食时,必定要小心保持与邻 近居民的良好关系。像牧童让年长的水牛给年幼的做榜样,一个比丘也会依赖长老们的智 慧和经验作借镜。比丘们,如果每个比丘都依着这十一点去修习,六年的时间就足以成就 阿罗汉果位。” 缚悉底听得有点惊奇。佛陀不只能全部记得他十年前所告诉他的,而且更把每一细节 都套用到比丘的修行上去。虽然缚悉底知道佛陀是向在座众比丘说法,但他亦同时觉得佛 陀这番话是特别对他而说的。这个青年的双眼,没有一刻离开过佛陀的面孔。 佛陀所说的教诲,每人都会谨记于心。当然缚悉底对一些如“六根”“四圣谛”“四 念处”的名词还未能了解,但他迟些将会请教罗睺罗这些名词的意思。佛陀主要所说的, 他都大致明白。 佛陀继续说下去。他告诉大家关于选择安全的路给水牛行走。如果路途是满布荆棘 的,水牛很容易被刺伤。又如果牧童不懂得怎样料理伤口,他的水牛就可能会病倒或死 亡。修行也是一样。如果一个比丘没有找到正确的途径修行,他的身心就会受到损伤。贪 心和嗔心之毒会感染他的伤口,令他在开悟之道上遇到障碍。 佛陀停了下来。他示意缚悉底站在他的身旁。缚悉底合掌站着时,佛陀就微笑着向大 家介绍说:“十年前,当我还未成道时,我在伽耶附近的森林里遇到缚悉底。他那时才十 一岁。是他替我收集姑尸草来造菩提树下的坐垫。我是从他那里学到这么多关于水牛的东 西。我知道他曾是一个很好的牧童,我也知道他将会是一个良好的比丘。” 每个人的眼光都集中在缚悉底身上,令他感到面红耳赤。所有的人都向他合掌鞠躬, 而他也鞠躬以作回敬。在法会完结之前,佛陀请罗睺罗朗诵出观想呼吸的十六个法门。合 上双手站着,罗睺罗把每一方法都念诵得清脆如铃声。念完后,他向众人鞠躬,而佛陀则 站起来慢慢地步回他的房舍。跟着,其他的比丘也各自收拾好他们的坐垫,回到他们在森 林里的原位。一些僧人是睡在房子里的,但很多都会在户外的竹树下禅坐。真正下大雨 时,他们才会回到讲堂或宿舍里。 缚悉底的导师舍利弗已安排他与罗睺罗一起合用户外的一个地点。罗睺罗年幼的时 候,是跟他的导师住在室内的。但现在他有自己在树下的地方,而缚悉底很高兴能与罗睺罗一起。 就像牧童了解每一头水牛的特性和倾向,一个人也该知道哪些是应该或不应该做的; 就像牧童替水牛洗涤身体,一个人也应该清除他身心的欲念、执著、愤恨和恐惧。 下午集体坐禅之后,缚悉底独个儿修习行禅。他故意找一条偏僻的小径以免与别人相 遇,但他仍发觉很难在呼吸上集中。他的脑子里充满了对弟妹和故乡的怀念。通往尼连禅 河小径的影像不停地浮现在他的脑海。他看见媲摩低头掩泪,又看见卢培克一个人孤独地 看着雷布尔庄主的水牛。虽然他设法把这些影像忘掉,尽量集中在呼吸上,但它们不断复 现,使他不知如何是好。他顿时感到非常惭愧,深觉自己辜负了佛陀对他的信任与期望。 他认为行禅后他一定要去请教罗睺罗。他相信罗睺罗必定可以同时给他解答当天早上法会 中他未完全明白的几点。单是想起罗睺罗,缚悉底已感到比较振奋和安心。他现在觉得可 以随着呼吸慢慢地踏步了。 缚悉底还未有机会找罗睺罗,罗睺罗却刚好来找他。他带缚悉底到树下坐下,说 道:“中午时我遇到阿难陀尊者,他很想知道关于你初次遇见佛陀的经过。” “谁是阿难陀尊者?” “他是释迦族的一个王子,是佛陀的堂弟。他七年前加入僧团,现在已是佛陀的首座 弟子之一。佛陀十分喜爱他。他负责照料佛陀的起居和健康。他请我们明晚去他的房舍一 聚。我也很想听听关于佛陀住在伽耶森林时的事。” “佛陀没有告诉你吗?” “有的,不过不很详细。你一定有更多可以告诉我的。” “其实没有太多,不过我会将我所记得的全部都告诉你。罗睺罗,请你告诉我阿难陀 尊者是怎样的,我实在有点紧张。” “不用担心,他非常和蔼可亲。当我告诉他有关你和你的家人时,他十分高兴。明早 我们就在这里集合,一同到外面化缘吧,好吗?现在我先要去洗我的衲衣,以便明天可以 穿着。” 当罗睺罗正想离开时,缚悉底轻轻拉了一下他的搭衣,问道:“你可以再留一会儿 吗?我还有一些问题问你。今早佛陀说关于比丘们应跟随的十一样要点,我已忘记了一 些,你可以给我重复一遍吗?” “可是我自己也只记得九样。别担心,我们明天可以问阿难陀。” “你肯定阿难陀尊者会全记得?” “我肯定!就算是一百一十,阿难陀都一定记得。你有所不知了,阿难陀的记忆是人 人赞叹的。他的记忆力非常神奇,可以全无错漏地把佛陀说过的全部重复出来。这里每个 人都说,他是佛陀弟子中最多闻的一个。所以任何人忘记了佛陀所说的,都会来找阿难 陀。有时,这里的人更会搞一些研读班,请阿难陀尊者替大家重温佛陀的基础教义。” “那我们真是幸运。我们就等明天问他吧。不过我还有一件事要问你——你在行禅的 时候是怎样令心境平静的?” “你是说在行禅的时候有很多杂念吗?是不是思念家乡的念头?” 缚悉底双手紧握着罗睺罗的手,说道:“你怎么会知道的?这正是我的情形!我真不 明白为什么我今晚会这样想家。对于我不能坚决修行,我感到非常难受。我觉得对你和佛 陀都有歉意。” 罗睺罗对他微笑着说:“不要自责。我最初跟随佛陀的时候,也很挂念我的妈妈、祖 父和姨母。不知多少个晚上,我曾独自埋头痛哭。我知道妈妈、祖父和姨母也是同样地惦 念我。但过了一些日子,就比较好一点了。” 罗睺罗扶缚悉底站起来,给他一个友善的拥抱。 “你的弟妹都很可爱。思念他们自然是难免的。不过,你很快就会适应你的新生活。 这里有很多事要去做,我们又要修行,又要读书。听着,一有机会,我便会告诉你关于我 的家人,好吗?” 缚悉底双手紧握着罗睺罗的手,点了点头。跟着,他们便分开。罗睺罗去洗他的衲 衣,而缚悉底则找了一柄扫帚清扫路上的竹叶。 |
|||
3 | [佛陀传] 03当牧童初次遇上佛陀 原文 注释 译文 学习 | ||
当牧童初次遇上佛陀 睡觉之前,缚悉底坐在竹树下回顾他初遇佛陀的几个月。那时他只有十一岁,母亲又 刚去世,留下他去照顾三个小弟妹。因为最小的妹妹还是个婴孩,所以连奶也没得吃。幸 好村内有个叫雷布尔的庄主雇用缚悉底替他看顾三只大水牛和一只小乳牛,缚悉底才可以 天天带水牛奶回家给小妹妹喝。他非常细心地看顾水牛,因为他知道这份工作可令他的弟 妹无须挨饿。自从他的父亲死后,他们的屋盖就没有再重新搭过。每次下雨,卢培克都会 被弄得团团转,忙着把石坛子搬到漏水的位置去接漏下来的雨水。芭娜当时只有六岁,但 已懂得烧饭、照顾妹妹和收集林中的柴木。虽然她其实也只是一个小孩,却已懂得搓面粉 做烘包给大家吃。对他们来说,可以买一点咖喱粉是非常罕有的事。每当缚悉底拖水牛回到牛房时,雷布尔厨房中传出来的那诱人的咖喱香味,往往令他垂涎三尺。自从父亲死 后,烘包蘸上咖喱肉汁似乎已成了不可复得的佳肴。他们的衣服只比烂布好一点。缚悉底 的下身用一块残破的布裹着。天气寒冷时,他就加搭一块咖啡色的旧布在肩膀上。这块布 虽然已残旧褪色,但对缚悉底来说,却是非常珍贵的。 缚悉底需要找些好地点放水牛吃草。他知道如果水牛饿着肚子回牛房,雷布尔庄主会 打他一顿。除此之外,他还要带一大把青草回去,让水牛晚上在牛房里也有草吃。如果夜 间的蚊子太多,他就要燃起火来,用烟去赶走它们。庄主每三天以米、面粉和盐给他作酬 劳。有时,缚悉底会带几条他在尼连禅河捉来的鱼回家给芭娜做晚餐。 一天中午,缚悉底洗过水牛和割了草后,很想在清凉的树林中宁静一下。放水牛在林 边吃草后,他便在四周寻找一棵可以倚着坐的大树。突然,他停了下来。离他不到二十尺 的毕钵罗树下,竟有一个男子默默地在那儿坐着。缚悉底从未见过比这个男子坐得更好看 的人。这男子的背部十分挺直,而他的双脚则安然地放在大腿上。他的坐姿是那么平稳沉 着,就好像是有特别的意思似的。他的双眼闭上一半,而他微蜷的手掌就轻放在大腿上。 他身上搭着一件黄色的袍,裸着一边肩膀。他全身都散发着平和、恬静和威严。就只望他 一眼,缚悉底已感到一阵奇妙的清新。他心怀颤动。他不明白自己为何竟会因一个素未谋 面的人产生这样特别的感觉,但他依然心存敬意地呆立在那里良久。 那男人终于张开眼睛。当他放开双腿轻轻按摩着脚跟和脚底时,他仍未察觉到缚悉 底。慢慢起来后,他开始步行。因他是背着缚悉底而行,所以仍未看见他。缚悉底默不作 声地观看这人缓慢但却全神贯注的步伐。大概行了七八步左右,这个男人才转过身来。这 时,他看见缚悉底了。 他对这个男孩展颜微笑。从来没有人这样殷切地跟缚悉底招呼过。如同被一股无形的 力量驱使,缚悉底直奔向他。但当缚悉底走到离他数尺时,却突然停了下来,因为他这时 才想起自己是不可以接触任何比他高贵的人的。 缚悉底是“不可接触者”。他不属于四姓阶级中任何一姓。他父亲从前曾对他解说 教士。大梵天初创人类时,婆罗门是从他的口中而生。次级是刹帝利。他们都是军政界的 高层人士,是从大梵天的两手而出。跟着便是吠舍种姓。他们是指一般商人、农夫和工匠 等,是从大梵天的大腿而出。最低级便是首陀罗。他们是从大梵天的双脚而出,以劳力维 生。但缚悉底一家则是连阶级也没有的“不可接触者”。他们被要求在村外一些规定的地 方居住,而且所做的工作都是最低贱的,如收垃圾、施肥、掘路、喂猪和看水牛。每个人 都要接受自己出生时的阶级。他们的圣典教人一定要接受自己的阶级才会得到快乐。 如果一个像缚悉底的人碰触到阶级比他高的人,他一定会被责打的。在优楼频螺的村里,便曾经有一个“不可接触者”因碰到一个婆罗门的手而被毒打一番。对婆罗门和刹帝 利来说,碰触到“不可接触者”是一种污染。他们需要回家绝食克己数星期来清洁自己。 每当缚悉底拉水牛回家时,他总会尽量避免行近任何高阶级的人或庄主的家门。所以他认 为水牛也比他幸运,因为婆罗门可以触摸水牛而不觉得有所污染。就算是高阶级的人自己 不小心碰到“不可接触者”,后者也一样会被毫不留情地痛打一顿。 缚悉底眼前站着的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男子,而他的风度举止也很明显地告诉缚悉底 他们是不同身份的人。这样一个和蔼慈祥的人当然不会打他,但缚悉底只怕自己如果碰到 他,会使他有所污染。这就是缚悉底走近他时突然停下来的原因。看见缚悉底的畏缩,那 人主动上前。为免与他碰到,缚悉底退后了几步。但说时迟那时快,那男子已伸出左手抓 住了缚悉底的肩膀,又同时用右手在他头上轻拍了一下。缚悉底怔住了。从来没有人这样 温柔和亲切地在他头上触摸过。但他又忽然感到惶恐。 “孩子,不用害怕!”那人带着给他信心的语气,轻声地说。 听到他的声音,缚悉底的恐惧完全消失。他抬起头来,凝望着那慈祥和包容的微笑。 再踌躇一会儿,缚悉底吞吞吐吐地说:“大人,我很喜欢你。” 那人用手轻轻托起缚悉底的下巴来,望着他的眼睛说:“我也很喜欢你。你住在附近 吗?” 缚悉底没有回答。他把那男人的左手放到他自己的双手里,然后问他心里感到极困惑 的问题:“我这样触摸你,你不觉得是污染吗?” 那人摇着头笑了起来,“当然不觉得。孩子,你是人,我也是人啊!你没可能污染我 的。不要听信这样说的人。” 他拖着缚悉底的手一同行到林边。水牛正在安静地吃草。那人又望着缚悉底说:“你 是看水牛的吗?这些草一定是你给他们割下来的晚餐了。你叫什么名字?你的房子在附近 吗?” 缚悉底很礼貌地回答道:“是的,大人,是我看顾这四只水牛和这只小乳牛的。我名 叫缚悉底,就住在对岸优楼频螺村外。请问大人可否告诉我您的名字和住处?” 那人慈祥地答道:“当然可以。我叫悉达多,我的家离这里很远,但现在我住在森林 里。” “您是一位隐士吗?” 虽然缚悉底和悉达多才刚刚相识,但他已觉得与这个新朋友有一份特别亲切的感情。 他立即跑到草堆那儿,用他两只瘦瘦的手臂捧了一大把草来送给悉达多。 悉达多点头。缚悉底知道隐士通常是居住在山中静修的。 虽然他们才刚刚相识,没谈上几句话,但缚悉底已觉得与这个新朋友有一份特别亲切 的感情。住在优楼频螺以来,从未有人对他的态度如此友善、说话如此热诚。他的内心充 满喜悦,令他很想把这份快乐表达出来。如果他有一份礼物可以送给悉达多,那就好极 了!可惜他的口袋里连一片甘蔗或冰糖都没有,更何况铜钱呢!虽然他没有什么可以奉 献,但他仍鼓起勇气说:“先生,我很想送您一点东西,但我什么都没有。” 悉达多对缚悉底笑笑,说道:“你其实有。你有一些我很喜欢的东西。” “我有?” 悉达多指着那堆姑尸草,“你给水牛割的草又香又软。如果你可以给我几撮来造一个 坐垫,让我在树下静坐时用,我就非常高兴了。” 缚悉底的双眼发亮。他立即跑到草堆那儿,用他两只瘦瘦的手臂捧了一大把草来送给 悉达多。 “这是我刚在河边割来的,请您收下吧。我可以再多割一些给水牛。” 悉达多双手合上形成莲花状,收下了这份礼物。他说:“你是个仁慈的孩子。我多谢 你。现在快去再割些草给水牛吧,不要等得太晚了。如果可以的话,明天请再来森林找我 吧。” 年轻的缚悉底俯首作别,然后站在那儿看着悉达多在树林中消失。他拾起镰刀朝河边 方向走,心中充满无限温馨。那时正是初秋,姑尸草仍非常柔软,而他的镰刀又刚磨利 过。不多久,缚悉底又已捧着满臂姑尸草了。 缚悉底拉着水牛,带它们过尼连禅河水最浅的地方,回雷布尔家去。小乳牛似乎还不 想离开沿岸甜美的青草,一路上要缚悉底哄着走。缚悉底肩上的草并不很重。涉着水,他 和水牛一起过河。 |
|||
4 | [佛陀传] 04受伤的天鹅 原文 注释 译文 学习 | ||
4受伤的天鹅 第二天清早,缚悉底又带着水牛去放牧。到中午,他已经割满了两篮子的草。缚悉底 喜欢让水牛在近树林的一边河岸吃草。这样,他便不需要担心水牛闯入人家的稻田;而割完草后,他就可以安心地躺下来,在凉风中舒展一下。他唯一带着的就是他赖以谋生的一 把镰刀。缚悉底打开芭娜给他包在蕉叶里作为午餐的小饭团。正当他准备吃的时候,他想 起了悉达多。 “我可以拿这饭团给悉达多,”他想,“他一定不会嫌弃吧。”缚悉底再包好饭团, 留下水牛在林边吃草,然后沿着小径去找前一天遇到悉达多的地方。 他从远处看见他的新朋友坐在那棵巨大的毕钵罗树下。但那里不只有悉达多一个人。 他前面坐着一个穿白色纱丽,与缚悉底年纪相若的女孩。看见他面前已放着一些食物,缚 悉底立即停了下来。但悉达多抬头向他召唤,更示意他上前来加入。 那女孩子望过来时,缚悉底认出曾多次在村路上遇见过她。当缚悉底行近,她便移过 左边一点,而悉达多则示意他在那里坐下来。在悉达多前面有一块蕉叶,上面放着一团饭 和一些芝麻盐。悉达多把饭团分成了两份。 “孩子,你吃过了饭没有?” “先生,我还没有。” “那我们一起吃这个吧。” 悉达多把一半的饭给缚悉底。缚悉底合掌作谢,但不肯接受。他掏出自己的小饭团, 然后说:“我也带了一些来。” 打开蕉叶,可以看到那褐色的糟米饭和悉达多的白米饭很不相同。缚悉底的蕉叶上更 没有芝麻盐。悉达多对两个小孩微笑着说:“我们把两种饭放在一起,一同分吃好吗?” 他拿了一半白饭,沾上一些芝麻盐,再把它递给缚悉底。跟着,他又捏破了缚悉底的 饭团,然后拿了一些来吃得津津有味。虽然缚悉底觉得有点害羞,但看见悉达多吃得那么 自然,他也就开始吃了。 “先生,你的饭很香啊!” “是善生带来的。”悉达多回答。 “原来她的名字叫善生。”缚悉底这样想。她比缚悉底年长两三岁,一双黑色的大眼 睛亮闪闪。缚悉底放下食物,说:“我曾在村里的路上见过你,但我不知你叫善生。” “对啊,我是优楼频螺村长的女儿。你的名字叫缚悉底,对吗?悉达多导师刚才正告 诉我关于你的事。”她温柔地说,“但是,缚悉底,其实称呼一个僧人,应该叫他‘导师’,而不是‘先生’。” 缚悉底点了点头。 悉达多笑笑,“那么我就不用替你们介绍了。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吃食物时不语吗?每 粒米和芝麻都是那么珍贵,我很想静静地去真正欣赏它。善生,你吃过糟米饭吗?就算是 吃过,也请你试试缚悉底带来的。它的味道其实很不错啊。我们现在先静静地吃饭。吃完 之后,我会给你们说一个故事。” 悉达多拿了一点糟米饭给善生。她合掌如莲花,然后恭敬地接了过去。他们三个人就 在树林的深幽里默默地吃着。 全部的饭和芝麻盐都吃完后,善生把蕉叶收拾起来。她从身旁拿了一壶水出来,把一 些水倒进了她带来的唯一一只杯子里,给悉达多奉上。他双手接过来后,却转送给缚悉 底。缚悉底受宠若惊,冲口而出:“请先生,我意思是导师,请你先喝吧。” 悉达多轻声回答道:“孩子,你先喝吧。我想你喝第一口。”他再次递给缚悉底那杯 水。 虽然缚悉底感到困惑,但对这很不习惯的光荣又不知如何推搪。他只好合掌接过水 杯,然后一口气把水喝光。他把杯子交回给悉达多,而悉达多又叫善生再倒了另一杯水。 倒满后,他把水慢慢地送进嘴里,恭敬而又极度欣赏地饮用。在他们交换水杯的时候,善 生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过悉达多和缚悉底。悉达多喝完水后,又再次叫善生倒第三杯水。 这杯他给善生喝。善生放下水壶,合上掌来接过这杯水。跟着,她把水杯放到唇边,就如 悉达多般慢慢地一点点喝下去。她心里知道这是她第一次与“不可接触者”用同一只杯子 喝水。但如果她的导师悉达多也这样做,她又何尝不可呢?况且,她也意识到自己完全没 有受污染的感觉。自然而然地,她伸手去触摸这牧童的头发。这一下子来得那么突然,缚 悉底实在没有时间闪避。喝完水后,善生将杯子放在地上,向她的两个同伴微笑。 悉达多、缚悉底和善生就在树林的深幽里默默地吃着。 为什么吃食物时不要说话呢?因为每粒米和芝麻都是那么珍贵,唯有静静地去真正欣 赏它。 悉达多点头说道:“孩子们,你们都已经明白了。人生出来是没有阶级的。每个人的 泪水都是咸的,就如每个人的血也都是红色的。把人分成不同阶级以至对他们有偏见是不 对的。我在静定中看得非常清楚。” 善生很认真地说:“我们既然是你的弟子,我们当然相信你所教的。但这个世界上似 乎没有其他人像你这样。他们全都相信首陀罗和‘不可接触者’是从造物主的脚底而生。 经典上也是这样说。根本没有人敢有别的想法。” “我知道。但无论他们相信与否,真理始终是真理。就算有百万人相信一个谎言,它 始终是个谎言。你们一定要有勇气依着真理而活。让我告诉你们我童年时的一件事。 “我九岁那年,有一天,我正独自在花园里散步。忽然,一只天鹅从天上坠下,跌在 我前面的地上,痛苦地挣扎。当我走近时,才发觉它的一只翅膀被箭射中。我急忙把箭拔 出,而当血水从那伤口流出的时候,那天鹅惨叫起来。我把手指按在伤口上止血,然后抱 着它入宫中找孙陀莉难陀公主。她答应我会找一些药草来替鸟儿敷伤。我见天鹅在不停颤 抖,便脱下外套把它裹着,再把它放到宫里的火炉旁边。” 悉达多停了下来望着缚悉底说:“缚悉底,我还未告诉你,我年幼时是个王子。我父 亲是迦毗罗卫国的净饭王。善生已经知道这些。当我正准备去找些饭给天鹅吃的时候,我 八岁的堂弟提婆达多从外面冲进来。他手里抓着弓箭,很兴奋地问道:‘悉达多,你有看 到一只白色的天鹅跌在这附近吗?’ “我还没有回答,他已看到火炉旁的天鹅了。他正想跑过去时,我拦住了他。 “‘你不能带走它。’我说。 “我的堂弟抗议着:‘那只鸟儿是我的。我亲自射中它的。’ “我站在提婆达多与天鹅中间,不准他带走鸟儿。我告诉他:‘鸟儿受了伤。我是在 保护它。它要留在这里。’ “提婆达多十分顽强,继续辩说:‘听着吧,堂兄。这鸟儿在天空时并不属于任何 人。但我从天空中把它射了下来,它就应该属于我。’ “他说得似乎很有道理,但他实在令我很气愤。我知道他的道理有不是之处,但一时 间又没法说出是什么。我当时只有站在那里,一言不发,心中却越觉激动。我真的很想打他一拳,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又没有这样做。就这样,我突然知道怎样回答他了。 “我说:‘你听着吧,堂弟。只有那些互相爱护的人才一起共处,敌对的人是应该分 开的。你想杀这只天鹅,所以你是它的敌人。它是不可能跟你一起的。我救了它,替它包 扎伤口,给它温暖,又正准备给它食物。我们互相爱护,应该留在一起。这鸟儿需要的是 我,不是你。’” 善生拍起掌来,“对!你说得对!” 悉达多看看缚悉底。“孩子,你又觉得我说得怎样?” 缚悉底想了一阵,慢吞吞地答道:“我认为你是对的。但很多人一定不同意。他们会 同意提婆达多。” 悉达多点头同意。“你说得对。多数人的看法都跟提婆达多的一样。 “让我告诉你跟着发生的事。因为我们始终没法意见一致,于是便去找长者替我们解 决。那天刚巧在皇宫内有一个官府的会议举行,于是我们便跑到会议的地点‘公正会 堂’去找他们。我抱着天鹅,而提婆达多则仍抓着他的弓箭。我们把问题陈述出来,又请 他们评个公道。政事也因此搁了下来。他们先听提婆达多的解释,然后才听我的。之后, 他们磋商了很久,但还作不了决定。多数人都似乎偏向提婆达多一方。但当我的父亲突然 咳了数声之后,所有的大臣都全部沉默下来。跟着,说也奇怪,他们都一致同意我的道理 而决定把鸟儿给我看管。虽然提婆达多非常气恼,但他也无可奈何。 “天鹅是给了我,但我并不快乐。虽然我年纪还小,但我知道这次得胜并不光荣。他 们是因为想令我的父亲高兴才这样决定的。他们并不是看到我道理中的真谛。” “那真可惜。”善生皱着眉说。 “对啊。但当我想起鸟儿可以安全,我又觉得安慰了。最少我知道它不会被放进煮锅 里。 “在这个世界上,太少人用慈悲心去看事物。因此他们对大家残忍无情。弱的往往被 强的压迫欺负。我现在仍觉得我那天所说的是对的,因为那是出自爱和谅解。爱和谅解可 以减轻众生的痛苦。无论大多数人怎样看,真理始终是真理。所以我现在告诉你们,能站 起来维护正义真理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那只天鹅后来怎样?”善生问。 “我照顾它整整四天,直至它的伤复原了,我才放了它。我更叮嘱它要飞到远处,以免再被射下来。” 悉达多看见两个孩子的表情都是那么沉重,“善生,你该回家了,不要令你妈妈挂 虑。缚悉底,也是时候回去看看水牛和多割一点草了,对吗?昨天你给我的姑尸草成了我 禅坐的最佳坐垫。我昨晚和今早用了它,静坐时非常平静,又清晰地看到很多东西。缚悉 底,你真的帮了我不少。当我的体悟更深时,我会和你俩分享禅坐的果实。现在我要继续 坐下去。” 缚悉底望着悉达多坐着的草垫。虽然那些草堆得很实,但缚悉底知道它仍然又香又 软。他打算每三天便带一些新鲜的草来,给导师造一个新坐垫。缚悉底站起来,和善生一 起合掌向悉达多鞠躬。善生回家去了,而缚悉底也要带他的水牛往沿岸的远处继续放牧。 |
|||
5 | [佛陀传] 05饿晕后,佛陀放弃了苦行 原文 注释 译文 学习 | ||
5饿晕后,佛陀放弃了苦行 每天,缚悉底都会到森林里去探望悉达多。如果他到中午已割够两扎草,他那天就会 和悉达多一起吃午饭。但持续的干旱季节令鲜草变得日益稀疏,缚悉底很多时候要到下午 才可以探望他的朋友兼老师了。如果缚悉底来到的时候,悉达多正在禅坐,他就会在旁静 静地坐一会儿,然后全无打扰地悄悄离开。但如果他刚好遇到悉达多在林径上漫步,他就 会与悉达多一起步行和浅谈。缚悉底常在树林中遇到善生。她每天都会带一团饭和一种如 芝麻盐、花生或咖喱的配料给悉达多。除此之外,她还会带给他乳汁、粥水或冰糖。这两 个孩子有很多机会在林边一面倾谈,一面放着水牛吃草。有时,善生会带一个与缚悉底同 年纪的女朋友普莉娅同来。缚悉底也很希望带他的弟妹来与悉达多会面。他相信小弟妹们 如果在水最浅处过河,是肯定没问题的。 善生告诉缚悉底她现在每天都会在午间带食物来,又细说数月前遇到悉达多的经过。 那天是月圆之日。她的母亲叫她穿上一条粉红色的新裙子,然后拿一盆食物去拜祭森林之 神。那些食物包括糕饼、乳汁、稀饭和蜜糖。正午的烈阳高照。当善生行近河边时,赫然 发现一个男子昏迷在路旁。她立刻放下食物跑过去,只见那男子双目紧闭,剩下微弱的呼 吸。他凹陷的双颊显示他已很久没有进食。从他又长又乱的须发可以知道他必定是个因过 度饥饿而晕倒的深山苦行者。她毫不犹疑地倒了一碗乳汁,一点点地让它滴在那男子的唇 间。他起初一点反应也没有,但一会儿后,他的嘴唇开始颤动,微微张开。善生再倒一些 乳汁入他的口里。接着,他开始自己进饮,直至整碗乳汁饮得一滴不剩。 善生于是坐在岸边等着,想看看他是否会苏醒过来。不久,他真的慢慢地坐起来,张 开眼睛。看见善生,他微微浅笑。他伸手把衣服重新拉上来搭在肩膀上,然后盘腿莲坐。 他开始下意识地呼吸,由浅而深。他的坐姿既平稳又美观。善生以为他必是山神,于是便 合掌俯伏在地上,向他膜拜。看见这样,他立即示意善生停止。善生坐起来后,他便用微 弱的声音对她说:“孩子,请多给我一些乳汁。” 听到他说话,善生非常高兴,并再给他一碗乳汁;而他又很快便把它喝光。他明显地 感觉到乳汁给他补充了养分。不到一小时之前,他还以为自己已经没命了。现在他的眼睛 已明亮起来,脸上也带着温柔的微笑。善生问他为何会晕倒在地上。 “我本来是在山中修行禅坐的。苦行使我的身体逐渐变得衰弱,于是我便打算今天步 行入村乞一点食物来吃。但行到这里,我已体力耗尽。全靠你,我的性命才得以保存。” 一起坐在河畔,那男子告诉善生他的身世。他是释迦族国王之子悉达多。善生细听着 悉达多说:“我现在知道,折磨自己的身体是无助于找到安宁或体悟的。肉体并不单是一 个器具。它是精神的寺宇、到彼岸的木筏。我不会再修习苦行了。我会每天早上到村里乞 食。” 善生合掌说道:“值得尊敬的隐士,如果你允许的话,我会每天带食物来给你。你没 有必要打断你的静修啊。我家就在附近,我知道我的父母也很乐意让我这样做。” 悉达多初时默然不语。跟着,他答道:“我很高兴接纳你的供养。但我有时也会到村 里乞食以便与村民结识一下。我也希望可以和你的双亲及村中其他的小孩子见面。” 善生十分高兴。她合起掌来作揖道谢。悉达多到她家里与她的父母会面实在是太好 了。她也知道每天带食物来全不是问题,因为她的家庭是村中的首富。她只知道这个僧人 是非常重要的,而供养他的利益比拜祭那些山神会多出很多倍。她觉得如果悉达多的禅定 加深之后,他的爱心和体悟将会帮助消除这个世界的苦难。 悉达多指着弹多落迦山上他住过的洞穴,“从今天开始,我不会再回到那里去了。这 到那里找我吧。来,我带你到那儿看看。” 悉达多领着善生越过河流到尼连禅河对岸的树林去。他又带她去看那毕钵罗树。善生 被那庞大的树干吸引住了。她抬头凝视着散开如巨篷的枝叶。它是属于菩提树的一类。心 形的树叶拖着又长又尖的尾巴,每片树叶都如善生的手掌般大。她听着鸟儿在树枝上雀跃 的叫声。这确是一个平和清新的地点。其实,她以前和她的父母已来过这里拜祭山神。 当悉达多因苦行而过度饥饿晕倒在河边时,善生及时给他喝了一些乳汁。悉达多终于 知道,折磨自己的身体是无助于找到安宁或体悟的。 “导师,这是你的新家。”善生又圆又大的黑眼睛望着悉达多,“我会每天来这里见 你。” 悉达多点头,然后陪善生行出森林,到河畔才分手。跟着,他独个儿回到毕钵罗树 下。 从那天起,善生每天在中午之前便带饭或烘包来供僧。有时,她又会带些乳汁或粥水。每隔一段时间,悉达多便会自己带着钵行到村里乞食。他见过善生的父亲即村长,和 她穿着黄色纱丽的母亲。善生介绍他认识村里其他的小孩,又带他到理发店去剃须剃发。 悉达多的健康复原得很快,而他又告诉善生他的禅修已开始有果实。之后,善生就遇到缚 悉底了。 当天善生早来了一些。她聆听着悉达多告诉她前一天与缚悉底的偶遇。正当她说她希 望能与缚悉底会面时,缚悉底就刚好出现。日后每次遇到缚悉底,她都会问起缚悉底家人 的近况。她更与她的仆人布噜那去过缚悉底的茅舍。布噜那是善生家中雇来代替因患伤寒 死去的雷丹的。善生每次来时,都会带些仍很耐用的旧衣服给缚悉底的弟妹。当布噜那见 到善生把小媲摩抱起来时,她十分惊讶。善生则会告诫布噜那不要告诉她的父母她曾抱 过“不可接触”的小孩。 一天,一群小孩决定一起去探望悉达多。缚悉底的全家也都来了。善生带了她的女朋 友芭娜崛多、胜莎娜、优露维莉凯和生莉凯。善生又请了她十六岁的堂姐难陀芭娜,而她 又带了她的两个弟弟,十四岁的那劳卡和九岁的善柏锡。十二个孩子呈半圆形地围着悉达 多而坐,全部默默地一起吃午饭。缚悉底在这之前曾教过芭娜和卢培克吃饭时要肃穆勿 语。就是坐在缚悉底大腿上的小媲摩,也只是睁着大眼睛,一声不响地吃着。 缚悉底带了一大把鲜草给悉达多。他叫另一个牧童加范培帝替他看顾雷布尔庄主的水 牛,好使他可以跟悉达多一起吃午饭。太阳的烈焰直射到田里,但在树林中,悉达多和孩 子们在毕钵罗树荫下都感到清新凉快。树上的枝叶扩展十数间房子的面积。孩子们分吃着 食物,卢培克和芭娜特别喜欢配上咖喱汁的烘包和沾上花生或芝麻盐的白饭。善生和芭娜 崛多带了足够的水给每个人饮用。缚悉底心里的快乐有如泉涌。四周的环境虽然恬静,但 喜悦的气息却令气氛生动起来。就在这天,缚悉底恳请悉达多讲述他自己的故事。从开始 到完结,每个孩子都听得陶醉入神。 |
|||
6 | [佛陀传] 06当年佛陀出生时 原文 注释 译文 学习 | ||
6当年佛陀出生时…… 悉达多九岁那年,才知道关于他出生之前母亲做过的梦。梦中,一头白色的、有六只 象牙的威猛巨象,在一片美妙的赞颂声中从天而降。当这只皮白如雪的大象向她走近时, 它把鼻子里卷着的一朵粉红色莲花放进王后的体内。跟着,那大象自己也全不费力地进去 了,而王后亦顿时感到一阵轻快和愉悦。这种感觉就像告诉她,一切忧悲苦恼将不再属于 她。醒来时,她感到焕然一新的喜悦。起床后,梦中的天乐仍在她的耳边回响。她告诉丈 夫这个梦时,国王也啧啧称奇。那天早上,他召集城内所有的道者入宫替他解梦。 听完梦的内容,他们响应道:“陛下,王后将会生一个日后必成为伟大领袖的儿子。 他已注定了会是一个统治四方的贤能君主,又或是一个能显示真理之道予天地众生的伟大 导师。陛下,我们这个地方对这样的一个伟人实在期待已久了。” 净饭王喜上眉梢。与王后磋商后,他下令把宫内储存的粮饷分派给全国上下的老弱残 疾。这一来,全释迦国内的民众都分享着国王与王后有关未来太子的喜讯。 悉达多的母亲名叫摩诃摩耶。除了贤良淑德之外,她的爱心更是普及所有众生——包 括人、动物和植物。当时的习俗是女性要回娘家生产婴儿的。因摩诃摩耶的家乡在拘利, 她便起程前往拘利的都城罗摩村。途中,她在蓝毗尼园花园停下来休憩。这里的园林长着 茂密的花丛,四处鸟语花香。孔雀神气地在晨光里展示它尾巴的风采。当王后正为一棵花 儿盛开的无忧树着迷而朝它走近时,她突然觉得脚步有点儿不稳。她立即伸手去抓住无忧 树上的一根树枝以作支持。就在这时,摩诃摩耶王后产下了一个祥光四射的婴孩。 用清水给小太子沐浴后,王后的侍从便把他包裹在一块黄色的丝绸里。因为没有必要 再继续前往罗摩村,王后和刚出生的太子便乘着四驹马车回宫去了。抵达家中后,太子又 再一次接受温水浴,然后被放置在他母亲的旁边。 听到太子已出世的消息,净饭王便立刻赶来探视他的妻儿。他实在高兴极了,目光里 泛着欢乐。他决定给小王子取名悉达多,意思是“成就大志者”。宫中每个人都为此欢 腾,并一个接一个地前来恭贺王后。而净饭王更尽快召请术士来替悉达多预言未来。看过 婴儿的面相后,他们全都一致同意这男婴有着伟大领导者的征象,并预言他必定会统治一 个拓展四方的江山。 一个星期之后,一个名叫阿私陀的圣者来到王宫造访。他是从高山上的住处拄着手杖 下山前来的,因年老而弯着身子。当护卫通传阿私陀大师到来时,净饭王亲自出来迎迓。 他带大师去看小太子。望着太子良久,大师也没发一言。跟着,他便很冲动地饮泣起来, 以至于全身发抖。泪水从他的两眼直涌而出。 看到这样,净饭王为之震惊,问道:“有什么事吗?是否看到孩子将有不幸?” 阿私陀大师摇着头把眼泪抹去,说道:“陛下,我看到的完全没有不幸。我是为自己 而哭泣。我清楚看到这孩子具备真正伟大的德能。他将会洞悉宇宙的一切真相。陛下,你 的儿子是不会当政的。他会是修道上的伟大导师。他会以天地为家,以众生为亲眷。我是 为了自己未能亲闻他真理的教化便要去世而哭泣。陛下啊,你和你的国土不知积有多少福 德才可感应到这个婴孩的诞生啊!” 阿私陀转身离去。虽然大王恳请他留下来,但他没有接受。这位圣者开始慢慢地步回 山上去。阿私陀大师这次的探访令大王慌张起来。他不想儿子成为僧人。他希望儿子可以 继承王位,把国家的版图拓展。大王这样想:“阿私陀只是千百个圣者中的一个。也许他 的预言是错的吧。其他有道之士预言悉达多会成为伟大君主的说法,应该是准确的。”系 在这个希望上,大王才稍觉安慰。 当自己的儿子悉达多出世时,净饭王高兴极了。他决定给小王子取名悉达多,意思是“成就大志者”。 在悉达多诞生时获得无上快慰的摩诃摩耶王后,分娩后八天便与世长辞,举国哀悼。 净饭王召请她的妹妹摩诃波阇波提成为新的王后——乔答弥王后。答应了大王后,乔答弥 王后便立刻开始悉心照顾悉达多,待他犹如己出。当悉达多年长一些的时候,问及他的生 母时,他才明白摩诃波阇波提是如何敬爱她的姐姐。他更明白除了摩诃波阇波提之外,很 难会找到另一个爱他如自己儿子一样的人了。在摩诃波阇波提的照顾下,悉达多长得健康 强壮。 一天,当摩诃波阇波提从旁看着悉达多在花园中嬉戏时,她留意到他已够年长,应该 开始戴金饰宝石来助长威仪了。于是她叫随从取来珍宝饰物给悉达多试戴。奇怪的是,他 戴上饰物后,完全没有增添他的英俊。既然悉达多表示戴了饰物感到不便,摩诃波阇波提 也就只好把这些宝饰再收藏起来。 到就学年龄,悉达多要和其他的释迦族王子一起学习文学、写作、音乐和体育。他的 同学中,包括他的堂弟提婆达多和金比莱,及一个宫内大臣之子迦罗丹赖。天生聪颖过人 的悉达多很快便通晓各项科目。他的老师毗湿波友虽然觉得年少的提婆达多也非常敏锐, 但做老师多年以来,他从未见过一个比悉达多更为出众的学生。 九岁那年,悉达多和一班同学都被批准参加一年一度的春耕仪式。这天,摩诃波阇波 提亲自替悉达多细致地打扮。净饭王也穿起最隆重的宫服,主持典礼。德高望重的道长和 婆罗门身穿五彩缤纷的长袍和头饰,到处游行。大典就在离王宫不远的一块良田里举行。 旗帜和横额在每条路旁的每个闸口都飘扬着。附近街道上的祭台摆满了林林总总的食物和 祭品。乐师和献艺者在人丛中穿插着表演,以增添热闹和欢乐的气氛。当大王和朝廷高官 肃立着准备仪式的揭幕时,道长们都在高声唱诵。提婆达多和迦罗丹赖分别在悉达多两 旁,一起站在近后排的地方。他们都很兴奋,因为典礼完毕后,每个人都可以在草原上野 餐。悉达多平时很少旅行,所以他分外高兴。可惜道长们的唱诵拖延得太长了,令这几个 男孩实在难耐。他们终于忍受不住,离场别去。迦罗丹赖拖着悉达多的衣袖,一起朝着歌 舞的方向走。烈日高照,表演者的衣衫都被汗水湿透了。汗珠在跳舞女郎的额上闪烁着。 在表演场地上跑了一会儿,悉达多自己也感到燠热。他离开朋友们走往路旁那棵阎浮树下 乘凉。在阴凉的枝叶下,悉达多感到清新怡神。就在这时,摩诃波阇波提出现了。看见儿 子,她说道:“我刚才四处找你,你跑到哪儿去了?现在应该回去看典礼的结束仪式了。 这样做,你的父亲才会高兴啊!” “母亲,仪式太长了。为什么道长们要唱诵这么久呢?” “儿子,他们是在念诵《吠陀》。这些经典的意思深奥,是造物主亲自传给婆罗门, 再世世代代地传下来的。你很快就会读这些经典了。” “为什么不是父亲而是婆罗门负责念诵呢?” “只有那些生于婆罗门阶级的人,才准许念诵这些经典。孩子啊,就是最有权力的国 王也得依赖婆罗门来主持所有的教仪。” 悉达多再重复想一遍摩诃波阇波提的话。等了片刻,他才合起掌来向摩诃波阇波提请 求说:“母亲,请你求父亲让我留在这里吧。我现在坐在这阎浮树下,觉得非常开心。” 温柔良善的摩诃波阇波提终被儿子说服,微笑点头。她轻抚孩子的头发一会儿,然后 沿着小径回去了。 婆罗门终于诵经完毕。净饭王行到田里,与两个穿军装的官员开始今季第一次的耕 作,而到处都回响着围观人群的欢呼声。其他的农夫也跟着大王开始犁田。听到民众的欢 呼声,悉达多跑到田边。他望着一头水牛竭力地拉着一个很重的犁耙,而后面跟着的,是 一个身躯粗壮、皮肤晒得黝黑的农夫。这农夫左手稳着犁耙,右手则舞弄着长鞭赶着水牛 前进。强烈的阳光令农夫的汗直冒出来。肥沃的泥土被耕成两行整齐的浅坑。泥土被翻起 时,悉达多留意到一些虫和小生物也同时被犁耙割到。当小虫在土里蜷曲蠕动的时候,鸟 儿立刻从空中飞下来用尖尖的嘴巴把它衔走。跟着,悉达多又见到一只巨鸟滑翔而下,迅 速把小鸟抓在它的利爪下。 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这一切,悉达多在骄阳下晒得全身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他急忙 跑回阎浮树下。他刚才所看到的都是他从来没有见闻过的。他盘腿坐在树下,闭上眼睛, 细细地回想这一切事物。他坐在那儿很久都没有起来,姿态平稳挺直,完全忘却了周围歌 舞或野餐的人。他继续坐着,全面投入了田中生态的影像中。隔了一段时间,当大天和王 后经过这里时,他们发现悉达多仍很专注地坐着。看见悉达多坐得犹如一尊雕像般美丽, 摩诃波阇波提感动得流下泪来。但净饭王却被一股突然的恐惧困扰。如果悉达多小小年纪 便可以坐得这样庄严,阿私陀的预言岂不是会成真?他烦恼得不想留下来野餐了,于是独 自先行回宫。 几个乡村的贫童说说笑笑地走过树旁。摩诃波阇波提示意他们肃静。她指着坐在阎浮 树下的悉达多。那些孩童十分好奇地凝望着他。忽然,悉达多张开眼睛。看见王后,他笑 了。 “母亲,”他说,“念诵经典也帮不了小虫和鸟儿啊!” 悉达多站起来走到摩诃波阇波提身边拉着她的手。这时他才察觉到自己正被那些儿童 打量着。虽然他们和悉达多年纪相若,但他们却衣衫褴褛,满脸污垢,手脚都瘦得可怜。 悉达多只觉自己的太子打扮令他十分困窘,而他其实又很想和这些小童一起玩耍。他微笑着跟他们轻轻地挥手。其中一个小男童报以浅笑。悉达多正是需要这一点的鼓舞。他请摩 诃波阇波提准许他邀请这几个小童和他一起野餐。她最初有点踌躇,但终于也答应了。 |
|||
7 | [佛陀传] 07少年时的佛陀 原文 注释 译文 学习 | ||
7少年时的佛陀 悉达多十四岁时,乔答弥王后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难陀。宫中每人都为此欢腾,悉达 多更因庆幸自己有一个小弟弟而异常兴奋。每天下课后,他都会赶着跑回家里看望难陀。 虽然悉达多已到了应该关心其他事务的年龄,但他仍时常叫提婆达多陪他,一起带难陀出 外小游。 悉达多有三个他最喜欢的堂兄弟。他们名叫摩男拘利、柏狄耶和金比莱。他经常与他 们在王宫后面的花园玩耍。乔答弥王后最喜欢坐在莲池旁边的木凳上看他们嬉戏。她的侍 从更随时都会照她的吩咐,为孩子们奉上小食和饮品。 随着日子过去,悉达多的学业一年比一年进步。提婆达多实在很难再隐藏他的嫉妒。 悉达多很快便已精通每一科目,而学习时又全无困难。这包括了武术在内。虽然提婆达多 比他健硕,但悉达多的身手更为灵敏快捷。在数学方面,其他同学对悉达多的卓越都甘拜 下风。他的数学老师阿朱罗,往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解答悉达多所发问的高深问题。 因悉达多在音乐方面特别有天分,他的音乐老师便送了一支罕有和名贵的横笛给他。 在仲夏的黄昏里,悉达多会独个儿在园中用它吹奏。他的歌曲有时是低声甜美,而有时则 会美妙得令听者顿觉飘入云霄。乔答弥很多时候会在夜幕低垂时,专意坐在外面听她儿子 的吹奏。这样可以令她心里的感受随着悉达多的音乐飘扬,而使她心旷神怡。 可能是受他的年纪影响,悉达多当时比较着重于宗教哲学的研读。读过所有的《吠 陀》后,他对内容里的经教见解和信念都细心思量。他尤其集中去研究《梨俱吠陀》和 《夜茅吠陀》这两本经典。悉达多从小便看到婆罗门诵念经文和主持教仪。现在他可以亲 自去深入探讨这些神圣教义的中心思想了。一向以来,婆罗门教的圣典都很受重视。就连 典籍内字和字的声韵,都被认为是可以影响或改变人事和自然界的。行星的位置与四季的 转换,更被视为与拜祭诵经有着莫大的关系。只有婆罗门才被认为是有足够能力去了解天 地间的奥秘。唯有他们才有资格用诵经和各种仪式,使人类及自然界产生正规的运作。 悉达多被教导,整个宇宙都是来自一个名叫大梵天的至高无上主宰。而社会上的所有 阶级则是出自创造者身体的不同部位。每个人都包含着一点这个神通广大的造物主的精 华,而宇宙的精华也就是每个人的本性或灵魂所组合而成的。 悉达多同时也很用心去研读其他的婆罗门典籍。这包括了梵书和奥义书。虽然他的老 师只想教他们传统的信仰,但悉达多和他的同学都坚持发问一些问题,以迫使他们的老师 去面对时下一些有违传统的思想和意识。 在不用上课的日子,悉达多就会怂恿一班同学与他一起去探访城中的教士和婆罗门, 跟他们讨论一番。也是因为这些机会,悉达多才知道原来国内是有一些公开反对婆罗门极 权的运动和组织的。参与这些活动的人,除了一班非常不满婆罗门独揽政权的俗家人外, 还有婆罗门种姓以内一些比较开明和想革新的成员。 自从悉达多那次邀请过几个村中的小童一起野餐之后,他有时也会被批准到都城附近 的小村落逛逛。这时,他就会穿上便服,以方便与普通人交谈。从这些接触中,悉达多学 会了很多他在宫中从来学不到的东西。他留意到人民一般信奉的,是三个婆罗门的神祇 ——大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他也同时知道他们都受着婆罗门祭师们的压迫。为了在庆 生、婚礼、丧礼等伦常礼节中奉行正确的规仪,很多甚至非常贫困的家庭,也被迫要付给 婆罗门金钱、食物或劳力。 一天,当路过一间茅房时,悉达多被房内传来的号哭声惊动。于是,他叫提婆达多入 内查个究竟。他们发现原来这间屋的主人刚刚去世,而他的家里十分穷苦。他的妻儿瘦得 可怜,身上只披着破布。他们的房子也旧得像随时会倒塌。原来这家的男人因为想请婆罗 门替他的地方洒净以便重建厨房,被迫要报以苦工。连续几天,他都要替婆罗门搬运大石 和砍柴,最后病倒了。在回家的途中,他不支倒地,一命呜呼。 由于他自己的反省和观察,悉达多开始对一些婆罗门的基本教义产生疑问,例如《吠 陀》是否真的是专赐给婆罗门的、婆罗门是否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经文和祭仪本 身是否拥有无穷的力量等。同时,悉达多很同情那些敢直接挑战婆罗门教条的教士。他对 这方面的兴趣从没有减退,更从没有错过任何有关《吠陀》的课堂或讨论会。他又同时热 衷于对语文和历史的研究。 悉达多很喜欢与隐士和僧人交流。但因为父亲的不满,他便要时常找借口外出,才可 与这些人会晤。这些僧人对物质的拥有和社会的地位全不重视。这与婆罗门刻意追求权力 截然不同。反之,这些僧人都刻意放弃一切,以断绝世间的烦恼而得到解脱。他们对《吠 陀》和《奥义书》的经义已全部通晓。悉达多知道很多隐士都住在西邻的憍萨罗,或南面 的摩揭陀。悉达多很希望有一天能到这些地方去跟他们研习。 净饭王当然知道悉达多的意向。他把恐怕儿子会出家当僧人的这个忧虑告诉了他的王 弟斛饭王,即提婆达多和阿难陀的父亲。 “憍萨罗这个国家一直以来都对我们的领土虎视眈眈。我们必须靠悉达多和提婆达多 这班后辈的才干,来保卫国家的命运。我很怕悉达多会如阿私陀预言般去当僧人。如果是 真的,提婆达多也很有可能跟他一起这样做。你可知道他们是如何喜欢跟那些隐士交往 吗?” 斛饭王被大王这番话吓了一跳。想了一会儿,他低声在大王耳边说:“如果你问我的 话,我认为你应该替悉达多找个妻子。有个家庭要照顾,他就必定会放弃做僧人的念头 了。”净饭王点头同意。 那天晚上,大王对乔答弥透露他的心事。王后于是答应,会替悉达多安排在短期内成 婚。虽然王后自己才刚产下小公主孙陀莉难陀,但她分娩后不久即开始在宫中安排一些年 轻人的聚会。悉达多对参与这些音乐晚会、运动会和远足等活动都表现得很热忱。他也结 识到很多男男女女新朋友。 净饭王有一个妹妹,名叫芭蜜莎。她的丈夫是拘利的国王檀迦巴利。他们在拘利的都 城罗摩村和迦毗罗卫都有居所。释迦国和拘利国只隔着一条河,所以这两国的人民,世世 代代都相处得很融洽。两座都城也只有一天行程之隔。在乔答弥的游说下,拘利国的大王 与王后都同意在库纳湖畔的草原举行一次武术比赛大会。净饭王将会亲临主持,以鼓励年 轻的国民锻炼他们的体能和武功。都城里所有的青年男女都受邀参加。少女们并不参与比 赛项目,而是以她们的喝彩和掌声来给参赛者加把劲儿。芭蜜莎王后和檀迦巴利大王的女 儿耶输陀罗负责迎宾。她可爱秀丽,美得清新自然。 在所有的项目中,包括射箭、击剑、赛马和举重等,悉达多囊括了全部冠军。颁奖给 他的正是耶输陀罗,而奖品竟是一头白象。她两掌紧合,微低着头,用高贵文雅的语气宣 布:“悉达多太子,请你为你应得的胜利,领受这头白象。也同时请你接纳我心底至诚的 祝贺。” 公主的举止雍容淡定,衣装温文尔雅。她的笑容就如半开的莲花般清爽。悉达多鞠 躬,然后直望她的眼里,轻声说道:“谢谢你,公主。” 站在悉达多后面的提婆达多,因为只赢得亚军而非常不快。看见耶输陀罗对他全没理 睬,他一手拿起象鼻,狠狠地打了一下鼻子最弱的部位。白象登时感到万分痛楚,跪在地 上。 悉达多很严厉地望着提婆达多,呵斥道:“堂弟,那太过分了。” 悉达多揉揉象鼻的弱处,又说着安慰它的话。白象慢慢地站起来,低头向太子致敬。 现场观众的掌声雷霆贯耳。悉达多骑上象背,开始他的胜利巡礼。在驯象师的引领下,白 象载着悉达多,在人群的簇拥中,在迦毗罗卫国城内巡行。耶输陀罗以缓慢而高贵的步 伐,在他们旁边随行。 悉达多第一次与耶输陀罗相遇,是在一次武术比赛大会上。悉达多囊括了全部冠军, 颁奖给他的正是耶输陀罗,而奖品竟是一头白象。 |
|||
每页 10 条记录,本页有 10 条记录,共有 80 条记录。第 1 页,共 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