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标题: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 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倪海厦:
162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 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丸方 
麻子仁丸方
麻仁二升                       芍药半斤                       大黄一斤去皮                                           枳实半斤
厚朴一尺去皮              杏仁一升去皮尖熬
别做脂
上六味,末之,炼蜜和丸,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趺阳脉在胃经上, 就是脚上的冲阳脉,这是胃脉,是胃气的根源所在。如果胃气的脉浮起来,浮脉代表阳盛,阳盛时脉会浮起来,就好像我们的桂枝汤证一样,当感冒病毒进入人体,我们的阳气就会出去跟病相抗,此时脉马上就会浮起来,一样的意思,因为阳盛。胃阳太盛的话,胃的蠕动与消化就会变得很强,所以说『浮则胃气强』。但是如果胃脉是浮,但是重按时又是涩脉,涩脉是摸下去很扁平无力感,涩脉代表津液不足, 因为这是趺阳的位置,趺阳专门管肠胃的津液,阴不足的时候,中医讲阴不足就是肠胃里面的津液、黏液不够的时候,而胃气又很强,此时我们摸到趺阳脉出现浮又涩,代表胃气很强,可是肠胃里面又是干枯的。
病人『小便数』是因为肠胃的津液从小便排掉了,我常说的懒人病就是这样子,小便次数很多,走到哪里都去小个便。『浮涩相抟』就是胃气强,肠胃里面又干燥,其『大便则坚』大便就变硬了。『其脾为约』,脾主运化,我们大便里面有黏液才能够让大便滑出来,这是靠脾脏的湿,所以才有黏液。胃气太旺,脾受到约束,这个时候中医叫做『脾约』,『麻子仁丸主之。』在伤寒论里有介绍过。诸位看『麻仁』跟『杏仁』放在一起,麻子仁是一个润肠的药,是比较轻的药剂,麻子仁丸以麻子仁为主药,在炙甘草汤里面也有麻子仁就是润肠用的,此时是因为不需要攻的太快。加杏仁的原因是因为中药里面所有的仁剂都能够通利大便,中医的观念认为上源的肺气足我们大便才有力量,有时候一咳嗽小便出来一点,有时候大便出来一点,这就证明肺会影响大肠跟膀胱。所以下焦能够排便有力就要把上源的肺润好, 加了杏仁在里面能够让肺气强起来。脾脏受到约束时脾脏的血液循环就不好,而芍药本身就是进入脾脏,桂枝是加强心脏力量的,所以桂枝汤为什么要桂枝芍药等量就在这里,这样子才能够把肠胃的津液发出去。现在心脏没有问题,而脾脏不需要用到桂枝,所以只加芍药就可以了。张仲景遇到病家有胸满的时候一定加枳实,枳实能够去胸满是因为胸满产生的原因都是里湿太盛堵在那边,枳实能够把湿往下导,就是可以降逆满,所以它能够去胸满。厚朴能够润小肠津液治腹胀满,肃降向上逆的肠气。加一点大黄下去,大黄剂量不要很多,不像麻子仁那么多,大黄能够去实,把堵到的东西清出来,这就是脾约麻子仁丸证。因为当有脾约症的时候,大便是干在小肠里面,而小肠里面有许多环节曲道,所以大便出来就像羊大便一样一粒、一粒的。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依据病家大便像羊大便一样呈颗粒状出来时,我们就可以判定大便是干在小肠里面。此时如果开太峻的药,像开到大黄芒硝之类,结果药走出人体了,大便还是干在小肠里。我们知道如果是小肠引起的便秘,就是用小承气汤,小承气汤方就是枳实、厚朴跟大黄。这里说的是脾约,跟小承气汤证是不同的。南派医生最喜欢加甘草,这里加甘草下去就不叫做麻子仁丸,就没有用了。这里一定要用丸剂,取丸药的缓攻,不能急攻,丸剂的功能就是药缓力重。麻子仁丸『右六味末之,炼蜜和丸,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你说:「老师,什么叫以知为度?」大便正常排出来就是以知为度,这个还要讲就没有办法教你了。这里只有脾中风,没有脾中寒,脾着也没有,一下就跳到肾着,这就是金匮遗失掉的部份。


上一个 下一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