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条辩:
372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注释:
①下部脉:尺脉而言。亦有称足部脉。
②喉咽不利:咽喉疼痛,吞咽困难。
翻译:
外感病六七天,峻下以后,出现寸部脉沉而迟,尺部脉不现,手足厥冷,咽喉疼痛,吞咽困难,唾吐脓血,腹泻不停的,属难治之症,主治用麻黄升麻汤。
倪海厦:
麻黄升麻汤专门治疗上热下寒,所以麻黄升麻汤是寒热并用的汤剂,而且是补泻寒热并用在一个方子里面,为什么张仲景设计这方子?就是担心病人进入厥阴的时候,被医生误下了,误下了之后,如何去救他?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如果是太阳伤寒表证的时候,被攻下会变成结胸或心下痞,不会有寸脉沉而迟的现象,这是直接进入厥阴了,寸脉讲的是阳脉,所以阳脉很弱了,里面的阳气很弱了,手足厥逆,手脚冰冷,这时候下部脉不至,尺部的脉没有了,这时候咽喉不利,唾脓血,肝是藏血的脏,人的血进入肝以后、肝过滤血后、血再从肝的静脉出来到身上来,肝脏有血管直接到子宫、大肠、到下焦里来,下焦一寒掉后,下焦凝固了,血没有办法下来,血就往上冲逆了,一冲到喉咙,喉咙就肿起来,这是血逆行经脉,严重的话就会吐血,所以肝病到后来会吐血,就是肝血逆往上走,全身只有一条血管没有倒勾,就是肝脏到大肠的血管,就是没有办膜,所以肝病就是利用这管道把病毒排出去,泄利不止,就是肠胃都冷掉了,麻黄升麻汤主之。
有当看到病人,嘴巴吐血,肝血往上,舌苔有热,又下利清谷,脉又很弱,又寒又热,这时候用麻黄升麻汤,这方子是经方里面用药最多的。如果是胃癌的病人半夜吐血的症状,则是用黄土汤加减来治疗。升麻,顾名思义,升麻是向上的,升麻性向上,有升提的作用,所以如果病人有坠 ,譬如脱肛、疝气,腹膜如果破了,小肠坠出来了,一般是开刀,但是开刀只有治标,这儿好了可能那儿又破了,这是因为腹膜没有力量了,张仲景在金匮里面立「蜘蛛散」,用住家屋檐下的蜘蛛,把蜘蛛在铁皮锅烤干,磨成粉,作散剂吞服,慢慢腹膜就长出来了,可是腹摸长出来之前,要先把肠子收回去,一节肠子漏在外面,到时候堵到了烂掉了,张仲景说少腹疼痛入腹。就是讲疝气,针灸的时候,左边腹痛扎右脚,右边腹痛扎左脚,肝经的「大敦」穴下针, 痛就收回去了,然后下肝经的母穴「曲泉」,因为只有肝经络过阴器,「大敦」一下,一痛就收回去了。然后「曲泉」一下,肠子就开始蠕动循环了,开疝气的药里面再加润肠的药,把大便 通出来,譬如开当归四逆汤里面加升麻,因为脱肠所以加升麻,加过药后,临床上,如果小便不 利、摄护腺肥大,就是真武汤加减,如果手脚冰冷用当归四逆汤作加减。
白朮是利三焦油网。
葳蕤专门治咽喉不利、喉咙痛、喉咙肿胀,麦门冬和麻子仁是相表里,麦门冬和天门冬都是润肺的,因为肝的血逆流上来的时候,血带来了很大的热度,就是炎,上焦会热起来了,舌苔会黄,这时候会吐血,靠天门冬润肺,葳蕤止血把热往下降,通利喉咙,因为下焦太寒了,所以 有干姜等,药物是寒热并用,因为上焦太热了,所以用石膏。
麻黄升麻汤方
麻黄二两半去节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  黄芩    葳蕤各十八铢石膏碎绵裹
  干姜    芍药    桂枝    茯苓      甘草炙      天门冬去心各六铢
右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所以麻黄升麻汤是寒热错杂的处方,由此可见寒热的药可以同时并用。寒热药并用的时 候一定要热药冷服,药冷了后再吃。
本方之主证:为表证无汗,兼咽喉溃烂而肠中虚寒下利者。


上一个 下一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