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这药专门能去上焦的热,上焦就是讲肺、心,栀子去上焦的热和石膏不同,石膏去的是实热,栀子去的是虚热,实热和虚热病人都会感觉烦躁,但是虚热的人舌苔是淡黄,实热的舌苔黄而且干燥,还有看脉的力量如果是比较无力,重按就不见了,就是虚热。临床上看到病人有黄疸的时候,看到的是虚热,现代说的急性肝炎也可能用到栀子,豆豉这药本身也会发汗,但是没有桂枝麻黄那么强,是介于补药和发表中间的药。 发汗吐下,会给病人发汗一定是有表证,汗吐下就是水已经去掉了,水去掉的同时,病人身体是很虚弱的,因为津液伤到了,如果半夜津液慢慢回来,胃口开了,吃东西就好了,就不用管他了,有的人没有办法恢复,就变成虚烦不得眠,如果严重的时候,就会反复颠倒,就是在床上睡不着,翻来覆去,心中很懊侬,就是心中很烦闷,胃里面怪怪的,所以栀子豉汤,这个药是病后调理的药。少气就是四肢没有力量,手脚的力量不够、加甘草进去,甘草能健脾胃,能解百毒,除去胃中坏死的食物。若呕者,加生姜,生姜本来就是除烦止呕的,为什么不加半夏?因为这剂药是调理的,半夏是治病的,不需要用半夏那么强的药,因为胃中没有停水,发汗吐下后,津液才刚回来,还下是很足,用了半夏又会把津液去掉,所以只用生姜;金匮中治疗妊娠、呕吐不止的干姜人参半夏丸,孕妇吐水不止,就一定要用到生半夏。 临床上用这栀子豉汤一个礼拜,急性肝炎的指数就退掉了,还有更好的药在后面,这只是最初期的。虚烦不得眠、心中懊侬、小便黄黄的、吃东西吃不下去、手脚没有力、恶心、想吐,都是肝炎的症状,所以一般身体虚的时候,一发表。发完后才会有这种现象,就用这方,所以这方是病后调理的汤剂。 因为血虚,常常晚上睡不着的时候,灸灸「三毛」,睡不着、虚烦的时候,魂在眼睛上面,「三毛」刚好在肝经脾经交会的地方,因为脾是生血的,肝是藏血的,灸它的时候,血马上就进入肝,魂就归肝,自然就睡了。 栀子豆豉两者皆属苦寒之品,苦可清心除烦,寒可消炎退热,且「栀子」能降血压,使脑神经宁静,「豆豉」能生水液,以滋胃阴,两者合用,成为清心宁神之良方。虚烦不眠,大多起于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正气未复之时,「栀子豉汤」实有特效。 「栀子豉汤」,为温病汗吐下后余热未尽之佳方。凡温病最容易耗散阴液。阴液既伤,虽经汗或吐或下后,病邪虽解,残余之热毒往往不净,成为午后潮热或五心烦热、失眠、心烦等证;所以这个证是发汗吐下以后才会有的,没有发汗吐下的话,就看不到这个证。还有一种情形,就是服用发表药以后,如果吃肉类食物所产生的虚热,也会出现这种症状。 栀子豉汤方 桅子十四枚劈 香豉四合绵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于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二服。 栀子一般五钱,豆豉也是五钱,不要把豆豉煮烂掉了,所以先煮栀子。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 甘草二两 香豉四合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二服。 栀子用五钱,甘草二钱,豆豉也是五钱。 这汤剂是用在病人食物中毒,吃壤肚子了以后,造成的胃肠不适,造成吐,如果因为食物引起的问题,只有吐没有下利的时候,就用栀子甘草豉汤,如果有下利,这汤剂就没有效了,就应该用葛芩连汤。一般来说上吐下泻,一定是热证,也就发炎了。 【千金方】本方条曰:「栀子甘草豉汤方」,治食宿饭、陈羹、臭肉、宿菜而发者。
|
中焦燥热的时候用栀子豉汤,栀子豉汤是对中焦火盛,所以心中懊侬,舌上胎者,宜「栀子豉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嘴巴很口渴,喝水又不能止渴就知道津液伤到了,所以白虎加人参汤,能止渴,有些上消糖尿病的,喝了水,小便就跑掉了,因为水不能进入血里面,血里面的水不够就燥渴,燥渴喝了水又不是进入血里面,血里面的浓度越来越高,糖的浓度就会增加,所以白虎汤加人参汤一下去,血糖就下来了,白虎加人参汤就是热伤上焦,对上焦的热;若脉浮发热,热除了发高烧以外,还有发炎,身体里面发炎了或伤口化脓也会摸到脉浮发热,以为是伤寒表证,结果不是,这时候病人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的现象,就是喝了水小便又下不来,滴滴答答的,这时候张仲景说「猪苓汤」主之,白虎加人参汤证的是喝一碗水小便一碗。 所以上焦热是白虎加人参汤,中焦是栀子豉汤,下焦热是猪苓汤,热把它当作炎的话,里面有石头肾结石、膀胱结石,小便的时候石头把输尿管刮破了,里面发炎了,还有性病,小便小不出来,小便的时候会赤痛,尿道炎都是用猪苓汤。 猪苓汤和五苓散里面都有猪苓、泽泻、茯苓,但猪苓汤特别重用猪苓,猪苓专门是利下焦的水,猪苓、茯苓、泽泻这三味都是利尿的,肾结石不是只有一颗,结石里面有很多,像沙一样,只是比较大的一颗堵到了。所以小便不利,西医开刀只去大颗的,小的又没去掉,所以加滑石让石头跑的比较快,因为石头不是光滑的,会把管子刺破,所以加阿胶止血,小便出来,石头也出来了,血也止掉了,在「复溜」穴一带可以找到压痛点,就在痛点下针,扎下去会感觉到有东西在跑,刺下去就不痛了,再去熬猪苓汤。 脸部水肿,如何没有其它的症状,精神还很好,五苓散就去掉了,五苓散就是用在表水没有办法回到肠胃里面,吃了发汗药以后,让肠胃的津液把滤过性病毒推出去,推出去以后,脏的津液流汗流掉了,好的津液还要慢慢顺着三焦油网流回胃,如果水没有力量回头,停在表面上,这时候病人口渴,因为肠里面的津液都发到表上去了,第一个出现的是小便不利,皮肤表面的水没有办法流回去,用五苓散去收水,如果光是下焦肿,就是猪苓汤证,如果只是四肢肿 或头肿,大多是五苓散证,因为五苓散有桂枝。 猪苓汤方 猪苓一两去皮 茯苓二两 阿胶一两 滑石一两碎 泽泻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下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胖子各三钱,普通人各二钱就可以了,先煮四味,就是把阿胶拿出来,阿胶都是后下的,一天吃三次,中药没有记饭前或饭后服,则一律饭前吃。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治淋病点滴不通,阴头肿痛,少腹膨胀而痛者,若茎中痛,出脓血者,都可以用猪苓汤。 又:妊妇七八月后,有牝护焮热肿痛,不能起卧,小便淋沥者,以三棱针轻轻刺肿处,放出瘀水后,再用此方,则肿痛立消,小便快利。怀孕中间小便不通,要用到猪苓汤,还有若一身悉肿者,宜「越婢加朮汤」,怀孕的时候水肿,就是越婢加朮汤,越婢再加白朮,所以孕妇水肿是越婢加朮汤,小便不通是猪苓汤。 【尊水琐言】曰:满身洪肿,以手力按其肿,放手则按处忽复起胀,肿胀虽如是其甚,然未曾有碍呼吸,气息亦如平日,是「猪苓汤证」也。更有肿势如前,腰以下虽满肿,臂、肩、胸、背无恙,呼吸仍如寻常者,是亦可用「猪苓汤」,勿必问其渴之有无。所以下半肿也可以用猪苓汤,水肿的时候,有些水要用发汗发掉,不发汗则喘满,就要用越婢加朮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