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容搜索 (大 中 小) 原文 注释 译文 倪海厦
69 | [佛陀传] 69默默反抗 原文 注释 译文 学习 | ||
69默默反抗 这天正是佛陀在竹林每周一次的法会日,一大群信众前来听他说法,包括了频婆娑罗 王和阿阇世太子。阿难陀尊者留意到,从其他修道中心前来的比丘人数,要比先前两次法 会的人数多。提婆达多尊者也在座,他坐在舍利弗和摩诃迦叶两位尊者中间。 再一次,提婆达多在佛陀刚说法完毕便站起来向佛陀顶礼。他说:“世尊,你常教导 比丘过无欲无求的生活,只要在生活上有最必需的东西便足够。我现在想提出五条新的僧 规,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为符合简朴的原则。 “第一,比丘们应该只在森林里居住,而不准在村中或城里投宿; “第二,比丘们应该只是靠乞食维生,而不准接纳信众在家里的供食; “第三,比丘们应该用别人丢掉的破布缝制衲衣,而不准接受在家众在这方面的供 养; “第四,比丘们应该只睡在树下,而不准睡在房间或屋内; “第五,比丘们应该只吃素食。 “世尊,如果比丘能依照这五条规例,他们一定可以达到无欲无求的生活。” 佛陀答道:“提婆达多,‘如来’不可以接纳你提出的新例为必守的僧规。当然,自 愿居于森林的比丘是可以随时这样做的,但其他的比丘仍可以在精舍、村中或城里居住。 任何只想乞食的比丘,是可以拒绝接受在家众在家里的供食,但那些认为接受在家供食可 能有助于法理宣扬的比丘,则仍然可以这样做。用破布缝衣,也应该是随比丘的发心而 行,只要他们没有超出拥有三衣的原则,比丘们是可以接纳这方面的供养的。我当然高兴 见到比丘发心只睡在树下,但那些仍然睡在房间屋内的比丘,我也一样欢迎。只吃全素的 比丘固然是难得,但只要比丘们知道在家人不是专意为供养他们而杀生,他们是仍可接受 含有肉类的食物的。提婆达多,在现行的僧规中,比丘们都有很多机会与在家人接触。这 样,他们才可以将教理与别人分享,从而使更多的人接触到正觉之道。” 提婆达多尊者问道:“那你是不肯接纳这些新例了,对吗?” 佛陀答道:“对,提婆达多,‘如来’不能接纳。” 提婆达多鞠躬后再坐下来,嘴角挂上一丝暗自满意的微笑。 当天晚上,佛陀在竹林的房子里休息时,对阿难陀说:“‘如来’其实是明白提婆达 多的用意的,我相信僧团里很快便会生起缺裂。” 事隔不久的一天,阿难陀在王舍城遇见提婆达多尊者,他们在路旁停下来寒暄几句。 提婆达多向阿难陀透露自己已经另立僧团,给追随他的僧众举行自己的戒诵、忏仪、安居 和自恣日。阿难陀听到这消息之后,非常难过,立刻回去告诉佛陀。接下来在竹林举行的 忏仪上,阿难陀留意到有数百位惯常参加的比丘都缺席了,他知道他们一定是去了提婆达 多的中心。 忏仪之后,几个比丘前来谒见佛陀,他们说:“世尊,跟了提婆达多的比丘,都不停 怂恿我们加入他的僧团。他们认为提婆达多的僧规比你的严正。他们都拿你那次不肯接纳 提婆达多的建议为证明。他们都说竹林僧伽生活太宽容,根本与在家人的生活没有两样。 他们又说,你只是空谈过简朴的生活,没有真正积极地施行严规,他们都认为你虚伪。世 尊,我们并没有被他们说服,因为我们都对你的智慧充满信心。但一些比较年轻的比丘都 缺乏修行的经验,尤其是那些经提婆达多授戒的,都倾向于信服他那五条严例。他们已决 定今晚离开僧团,前去加入提婆达多的行列。我们只是认为应该让你知道。” 佛陀答道:“请你们不要在这件事上太劳心。最重要的,是你们要好好修行,做一个 清净高洁的僧人。” 几日后,戌博迦到灵鹫山造访佛陀,告诉他提婆达多已有五百多的僧众追随,他们全 都居于提婆达多在伽耶山的修道中心。戌博迦又告诉佛陀,在城中正在进行的秘密政治活 动,提婆达多也是活跃的分子之一。因此,他建议佛陀公开宣布提婆达多已不再属于佛陀 的僧团。 提婆达多成立了独立僧团的消息,很快便传开了。比丘们到处都被问及此事。舍利弗 尊者指示他们以简单的答复回应,只需说“种恶因的人,自然会受恶果之报。导致僧团分 裂,是严重地违反教义”。 一天,佛陀与几位比丘谈起戌博迦建议他正式宣布提婆达多不再属于僧团一事。舍利 弗尊者参详之后,说道:“世尊,我们一向以来都在众人面前赞许提婆达多尊者的才智与 德行,现在如果又当众宣称与他脱离关系,是否适当?” 佛陀说:“舍利弗,你过去称赞提婆达多,是否在说真话?” “世尊,我那时当然是真的称颂他。” “你现在公开斥责提婆达多的行为,是否也是说真话?” “当然了,世尊。” “这样便没有问题了。最重要的,就是要说真话。” 数日后的一次在家众的集会上,比丘向信众宣布提婆达多已被逐出佛陀的僧团,因而 僧团再不会替他的行为负责。 在这一连串的行动中,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尊者都异常沉默。就是信众对于此事的提 问,他们都三缄其口,不愿作答。察觉到这个情形,阿难陀便问他们:“师兄们,你们对 提婆达多的行为一直都没有表示意见,是否你们别有打算?” 他们微笑。目犍连尊者说道:“对,阿难陀。我们有自己的方法服务佛陀和僧众。” 外间流传着很多关于僧团分裂的闲言,大多数都是认为归咎于嫉妒和器量小。另一些 则怀疑别有内情,以致佛陀要公开声言与提婆达多脱离关系。不过,他们对佛陀和他僧团 的信心,始终没有被动摇。 一个风雨交加的早上,城中的人都惊闻频婆娑罗王要让位给阿阇世太子的消息,新王 就位的加冕仪式已拟定在十日后的月圆日举行。对于没有直接从频婆娑罗王处获悉此消 息,佛陀觉得有点意外。一向以来,频婆娑罗王做重要决定之前,都必定与佛陀商议。因 此,佛陀对今次事出突然,觉得很值得怀疑。几日后戌博迦再度来访时,便证实了佛陀的 疑虑是对的。 佛陀与戌博迦一起在山径上行禅。他们踏着缓慢悄静的步伐,一边观察着自己的呼 吸。行了一段时间,佛陀便请戌博迦与他一起坐在大石上。这时,戌博迦才告诉佛陀,阿 阇世太子已经把频婆娑罗王软禁,大王被困于宫中。除了王后之外,没有其他人可以与大 王见面。就连大王的两位最信赖的谋士,也同样被软禁。他们的家属还被瞒骗,以为他们 在宫中有要事商议,不能回家。 戌博迦知道这么多的内情,都只是因为他日前入宫替王后治病,才得知详情。王后 说,一个多月前的一晚,御前守卫发现太子悄悄进入大王的寝宫,形迹可疑。搜查之下, 他们发现他身藏利剑。于是,他们只好将他押见大王。大王望着儿子,说道:“阿阇世, 你为何要携利剑入我寝宫?” “父王,我是想来杀你的。” “但你为何要这样做?” “我要自己为王。” “你为什么要杀父以为王?只要你与我商量,我是一定会让王位给你的。” “我不相信你会这样做。但我显然是错了,请你原谅我吧。” 大王问他:“这是谁出的主意?” 阿阇世太子起初不肯回答,但经过盘问之后,他承认是提婆达多尊者的主意。虽然当 时已是深夜,大王仍召见他的两位谋士,询问他们的意见。其中一位认为图弑大王是死 罪,因此应该同时处决太子和提婆达多,他还建议所有的比丘都需处死。 大王却不同意,“我不能杀阿阇世,他是我的亲生儿子。至于比丘们,他们已经申明 不会负责提婆达多的行为。佛陀实在有先见之明,他早已预料到提婆达多尊者会有此妄 为,因而与他断绝关系。但我也不想处决提婆达多尊者,他是佛陀的近亲,而且曾是一位 受敬重的比丘。” 另一个谋士赞叹道:“陛下,你的慈悲真是无量!你堪称佛陀的真正弟子,但你如何 处置这个局面呢?” 大王说:“我明天会向百姓公布我要让位给我的儿子,阿阇世太子。他的加冕将会在 十日后举行。” “但太子意图刺杀之罪又如何处置?” “我原谅我的儿子和提婆达多,我希望他俩会从我对他们的宽恕有所领悟。” 两位谋士和太子,都对大王深深作揖。大王还吩咐守卫不要将此事外扬。翌日,提婆 达多听到大王让位的消息后,便赶往城中谒见太子。后来,太子只告诉王后,提婆达多到 来是与他商议加冕仪典的安排。但王后却发觉两日后,大王与两位谋士都被软禁。戌博迦 这样终结他的报告:“佛陀世尊,我日夜祷告,都只是希望太子会在加冕后释放大王和他 的谋士。” 第二天,一个王使派请柬来,礼请佛陀和比丘前往参观加冕大典。全城的卫兵都已忙 着张灯结彩,布置街道。佛陀又知道提婆达多尊者将会带同六百比丘前往观礼。佛陀于是 召见舍利弗尊者,对他说道:“舍利弗,我不打算参加加冕大典,也不希望我僧团里的比 丘参与。我们不能对这次不公平的暴行做出任何支持的表现。” 佛陀和他比丘的缺席,在大典上明确可见,人们的心里都生起了疑问。不久之后,大 众都知道了频婆娑罗王和他的谋士遭受软禁的事实,全国的人民都开始对新王朝做出默默 的反抗。虽然提婆达多尊者自称领袖,但一般人都看到他门下的比丘与佛陀的比丘有很大 的分别。信众开始停止供养提婆达多的徒众,他们此举也同时代表着对新任大王的谴责。 阿阇世王为此非常气恼,但他却不敢对佛陀或他的僧团有所行动。他知道如果他对佛 陀不利,民众必然会起而反抗。再者,邻近的国家也一向对佛陀非常景仰,如果佛陀受 害,他们也必定不会坐视不理。憍萨罗的波斯匿王更有可能会出动军队,以保护佛陀。阿 阇世王唯有再与提婆达多从详计议。 |
|||
70 | [佛陀传] 70有人要暗杀佛陀 原文 注释 译文 学习 | ||
70有人要暗杀佛陀 已是很晚的一夜,佛陀正在灵鹫山上禅坐。他突然张开眼睛,见到一个半掩树后的 人,佛陀呼唤他出来。在明朗的月色下,那人上前,将一把利剑放在佛陀的脚下,然后像 要奉献贡品般俯伏在地。 佛陀问道:“你是谁?为什么来到这儿?” 那人高声说道:“乔达摩大师,请让我向你顶礼。我是被派来刺杀你的,但我就是下 不了手。你刚才禅坐的时候,我已曾提起此剑不下十次,但我却不能提足走近你。我不能 杀你,但又怕主人会因而杀我。你刚才叫唤我时,我正在考虑着如何是好。请容我向你鞠 躬致歉!” 佛陀问道:“是谁差使你刺杀‘如来’的?” “我不敢道明主人是谁!” “好吧,我不勉强你说出主人的名字。但他怎样吩咐你?” “大师,他教我从那条路径上山,又指示我成事之后从那条路径下山。” “你有妻儿眷属吗?” “没有,大师,我还未娶妻,家中只有老母。” “那你细听我的指示。你现在立刻回家,与母亲连夜离开,前往邻国憍萨罗。你和你 的母亲,可以在那里重新生活。不要依照你主人教你的路径下山,他一定会有所埋伏,把 你杀掉的。现在就走吧!” 那人再次俯伏地上一次,然后便拔足而逃,把剑也留了下来。 第二天早晨,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尊者前来,对佛陀说道:“我们认为现在是时候让 我们到对方僧团造访一次了。我们希望可以劝导那些一时无知而误入歧途的兄弟。我们特 来问得你的批准,让我们离开一段较长的时间。” 佛陀望着他们说:“如果你们认为是有此需要便去吧。但你们要小心为要,尽量保护 自己,以免有生命危险。” 就在这时,舍利弗尊者留意到弃置地上的剑。他望入佛陀的眼里,似要对他发问。佛 陀点头,说道:“是的,昨夜有人派士兵前来刺杀‘如来’,但‘如来’却给他指引。就 让剑留在这里,戌博迦前来的时候,我会请他替我拿走。” 目犍连望着舍利弗,说道:“在这种情况下,或许我们不应该离开佛陀。师兄,你意 下如何?” 未待舍利弗回答,佛陀便说:“不用担心,‘如来’是可以避免凶险的。” 当天下午,几个比丘从竹林来见佛陀。他们十分沮丧,说不出话来,滴滴的泪珠从脸 上滚下。佛陀问道:“发生了什么事?你们为何落泪?” 一个比丘拭干眼泪,答道:“世尊,我们刚从竹林而来。路上,我们遇到舍利弗和目 犍连师兄。当我们问他们往何处去,他们说要前往伽耶山。我们实在太伤心了,忍不住哭 了起来。已经有超过五百比丘离弃了僧团,但我们真想不到你的两位首席弟子都会离弃 你。” 佛陀微笑,安慰他们说:“比丘们,不要伤心。‘如来’对舍利弗和目犍连很有信 心,他们是不会背叛僧团的。” 这时,比丘们才比较心安,坐到佛陀的脚下来。 第二天,戌博迦在芒果园宴供佛陀,阿难陀尊者也有同行。饭食之后,戌博迦告诉他 们毗提醯王后也刚好来访,并问佛陀会否介意与她会面。佛陀知道戌博迦是有意安排这次 约会的,因此便叫戌博迦请这位前王后出来。 向佛陀鞠躬作礼后,王后开始啜泣。佛陀让她一舒怀里的抑郁,然后轻轻地说 道:“请你将一切告诉我。” 王后说:“世尊,频婆娑罗王的生命危在旦夕。阿阇世王打算把他饿死,他不准我再 带食物给我丈夫。” 她说大王被软禁的初期,她是可以带食物探望他的。但一天,当她照常携着食物进入 内宫时,守卫却把食物拿走,只让她空手进内。她又告诉佛陀,大王见她哭泣流涕,还劝 她不要伤心,因为他对儿子的行为绝不感到愤怒。他说宁愿自己饿死,也不愿见到国家动 乱。翌晨,她把小小的饭团放在发间,手里再拿着一盆食物。守卫只顾没收那盆食物,而 没有察觉到她发里的小饭团。这样,她才得以给丈夫继续供食了几天。但当阿阇世王发觉 大王没有被饿死时,便嘱守卫对王后彻底搜查。最后,他们发现了她隐藏的饭团,使她没 法再给大王食物充饥。 那人上前,将一把利剑放在佛陀的脚下,然后俯伏在地,高声说道:“乔达摩大师, 请让我向你顶礼。我是被派来刺杀你的,但我就是下不了手。请容我向你鞠躬致歉!” 三天后,她又想出一个方法来。她探望丈夫之前,首先把身体洗净拭干,然后将乳 汁、蜜糖和面粉混成浆状,再涂上身体。待身体干了之后,才穿上衣服,前往内宫。守卫 不见她发里有饭团,便让她进内。这时,她便脱去衣服,小心削下浆块给丈夫吃。直至目 前,她已两次成功地带浆块给大王,但她恐怕事情败露时,就是见大王的机会也可能被剥 夺。 王后又忍不住饮泣起来。佛陀默然坐着,过了很久,他才问候大王的健康和精神状 况。王后告诉佛陀,大王虽然消瘦了很多,但仍能支撑下去,而且他的精神意志更是十分 高昂,没有表现出任何悔恨之意。他仍继续如常地谈笑自若,就像没有事发生过似的。他 利用被禁的时间禅修,在宫内一条很长的走廊行禅。他房间一个后窗正好对着灵鹫山,他 每天都会朝着此山峰坐禅一段时间。 佛陀又问王后有没有与她的兄长波斯匿王联络。当王后说她没法这样做到时,佛陀便 说他会派一个比丘到舍卫城通知波斯匿王,请他尽量给予援助。 王后感谢佛陀。跟着,她透露了在阿阇世王出生之前,宫中的天象家已预言太子日后 会背叛他的父亲。在她怀孕期间,她曾有过突然想咬大王手指吸血的冲动。她自己也被这 种欲念吓倒,更不敢相信自己会有如此恐怖的念头。她从小便最害怕见到鲜血,不忍目睹 家禽被杀,而那天,她竟然渴望一尝丈夫的鲜血。她当时极力抗拒这种欲念,直至大哭起 来。她感到十分羞耻,双手掩面,不肯告诉大王她的困扰。不久之后的一天,频婆娑罗王 用刀给水果削皮的时候,不小心割伤手指,王后竟然不能自控,要吸啜大王手指流出的鲜 血。大王虽然大惊,但也没有制止她。王后跟着倒卧地上哭泣,大王赶忙扶起她,垂问究 竟。这时,她才告诉大王她的恐怖欲念。不论她怎样尽力抗拒,也敌不过这身不由己的冲 动。但她知道她体内的婴儿,才是这凶念的来源。 王室的天象家都提议把婴儿打掉,或生下来后把他杀掉,但频婆娑罗王与王后都不忍 这样做。太子出生时,他们便为他命名阿阇世,意即“没有出生的敌人”。 佛陀建议王后最好只两三天才往见大王一次,以免引起阿阇世王的怀疑。这样,她每 次探访的时间便可以长一点。他又建议大王应该每次吃少一点那滋养的浆块,以能留下一 些作为王后不去探访时食用。做了这番建议之后,佛陀便向戌博迦告辞,回到灵鹫山去。 |
|||
71 | [佛陀传] 71三百多名离开的比丘,又回来了 原文 注释 译文 学习 | ||
71三百多名离开的比丘,又回来了 在伽耶山逗留了刚逾一个月,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尊者便返回竹林。比丘见到他们回 来,都非常高兴,但当他们向两位尊者问及伽耶山的情况时,舍利弗和目犍连只是报以微 笑。数日后,超过三百名比丘从提婆达多的僧团回到竹林。竹林的比丘兴奋得不得了,个 个都忙着欢迎回巢的兄弟们。四日后,舍利弗尊者做了一次准确的核数,才知道从伽耶山 回来的比丘达三百八十之多。于是,他和目犍连尊者便一起带领他们前往灵鹫山谒见佛 陀。 站在他的房子外,佛陀看见比丘们由两位长者弟子领着上山。在灵鹫山上居住的其他 比丘,全都从他们的房舍出来,欢迎这群回归的僧人。舍利弗和目犍连先离开僧群一会 儿,以能与佛陀私聚片刻。他们向佛陀顶礼后,便应邀坐下。舍利弗尊者微笑说道:“佛 陀世尊,我们带了近四百个比丘回来。” 佛陀说:“你们做得很好。告诉我,你们是怎样令他们回心转意的?” 目犍连尊者述说:“世尊,我们最初抵达时,提婆达多刚午食完毕,准备给比丘们开 示。他似乎很想模仿你。当他见到我们的时候,表现得十分高兴,并请舍利弗到讲台上, 坐在他的身旁。但舍利弗拒绝了,只和我各坐讲台的一边。提婆达多对比丘说:‘今天, 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都来到这里与我们一起,他们都是我昔日的好朋友。让我借此机 会,请舍利弗尊者给大家做今天的开示。’ “提婆达多转过身来向舍利弗合掌,师兄于是便接纳他的邀请,上前说法。他以极美 妙的方法讲说四圣谛,所有的比丘都听得陶醉。但我发觉提婆达多却在打瞌睡,他显然是 为近日城里发生的事疲于奔命。法会还未到一半,他已呼呼入睡了。 “我们在伽耶山的一个多月里,曾参加了他们所有的活动。每三天,舍利弗师兄便会 给比丘开示一次。他对比丘们的教导,都是肺腑之言。我有一次留意到提婆达多的谋士瞿 迦梨在他耳边细语,但提婆达多没有理会他。我相信瞿迦梨一定是想提醒他对我们加以提 防,不过,提婆达多却很高兴有舍利弗师兄这样的人才替他说法。 “一天,刚开示完四念处的教理之后,舍利弗对众比丘说:‘今天下午,我和目犍连 尊者将要离开你们,回到佛陀和他的僧团那里。亲爱的弟兄们,真正觉悟了的大师,就只 乔达摩导师一个。比丘的僧团是佛陀成立的,他才是我们的本源。我知道佛陀一定会很欢 迎你们回去的。兄弟们,没有比见到僧团分裂更痛心的事。我一生就只遇过一位真正的大 导师,而他就是佛陀。我们今天要离开了,但如果你们决定回归佛陀,请你们前来竹林 吧。到时,我们会带你们往灵鹫山与佛陀见面。’ “那天,提婆达多入了城里公干,而一向对我们都有顾忌的瞿迦梨尊者便站起来抗 议。他甚至以粗言辱骂我们,但我们都只当充耳不闻。我们取回自己的衣物,便悄然离开 伽耶山,前往竹林精舍。我们在竹林精舍逗留了五天,不多久,三百八十名比丘便从伽耶 山赶到。” 舍利弗尊者问道:“世尊,这些比丘需要再受戒吗?如果需要的话,我会在他们正式 跟你见面之前,替他们安排一个受戒仪式。” 佛陀说:“不必了,舍利弗,他们在僧众面前忏悔过失便足够了。” 两位大弟子鞠躬后,便再与待着的比丘会合。 接着的数天,又有三十五个比丘离开伽耶山。舍利弗尊者为他们举行过忏过大会之 后,便带他们引见佛陀。阿难陀尊者与这三十五位刚回来的比丘畅谈伽耶山的情况。他们 说,当提婆达多从王舍城回来,发觉近四百名比丘已回到佛陀的僧团时,他怒得脸色发 紫。接下来的几天,他都没有与任何人说过一句话。 阿难陀问道:“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师兄对你们说了什么,才使得你们离开提婆达多 尊者,而回到佛陀这里?” 其中一个比丘答道:“他们从没有说提婆达多尊者或伽耶山僧团的一句坏话,他们只 是全心全意说法。我们大都只受戒了两三年、修行功夫仍未稳固的比丘。当我们听了舍利 弗师兄的开示和受过目犍连师兄的教导后,我们才体会到佛陀的教理是如何高深奥妙。有 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尊者的高德与智慧在我们之中,就如同佛陀在我们之中一样。我们不 能不承认提婆达多的口才很了不起,但他与两位尊者相比,便不可同日而语。舍利弗和目 犍连两位尊者离开后,我们都再做详细的考虑,才决定回到佛陀这里的。” 阿难陀问道:“你们离开时,瞿迦梨比丘有何反应?” “他怒气冲冲地咒骂我们,但这令我们更坚决地要离开。” 一天,佛陀正站在山坡上欣赏着黄昏的景色时,他突然听到山下有人大叫:“世尊, 小心啊!有巨石在你背后滚下!” 佛陀转头一看,见到如牛车般大小的巨石正向他滚来。因为山径的岩石凹凸不平,佛 陀一时间很难退避。幸而巨石将滚至佛陀之处时,便被另两块大石挡住。可是,那些大石 的撞力很猛,导致一些碎石顿时四散。佛陀的足部被其中一块碎石击中,血流如泉,把衲 衣也染得通红。抬头一望,佛陀只见一个人在山上急急逃走。 他的伤口非常疼痛。他把披搭的外衣折作坐垫,放在地上。跟着,他跏趺坐在其上, 集中呼吸以能平复痛楚。比丘们都朝他走来,一个比丘喝道:“这一定是提婆达多的所 为!” 另一个比丘说:“各位兄弟,让我们分头四处巡逻山间,以确保佛陀的安全。别再费 时了!” 全部比丘都在那儿团团转,闹得本来平静的傍晚没点安宁。佛陀说:“兄弟们,请别 吵闹,没有必要这样嘈吵的。‘如来’不需要受保护或看守。请回去你们的房子吧。阿难 陀,派周那沙弥前去请戌博迦医师到这里来。” 他们都按佛陀吩咐去做。戌博迦没拖延,立刻上到灵鹫山,并嘱他们把佛陀用担架抬 下山去,前往芒果园。 不到几天,城里的人便知道佛陀曾两次被袭,他们都觉得难以置信,而且感到非常不 安。同一时间,他们又获知频婆娑罗王逝世的消息,他们现在才从多方面获悉大王曾被软 禁的事实,人民的心里满是悲愤。他们都以灵鹫山作为他们精神上反抗新王的力量象征。 他们越发对先王哀悼,对佛陀的崇敬便越发加深。虽然佛陀对近来发生的一连串事件都保 持缄默,但每个人对他的缄默都十分谅解。 频婆娑罗王去世时六十七岁,他比佛陀年轻五岁。他三十一岁那年,在佛陀的带导下 接受三皈依。十五岁继位的他,总共在位五十二年。其间,他曾在王舍城被大火烧毁后, 重建都城。在他统治之下,摩揭陀一直享受太平,只经历过一场与鸯伽国的短战。鸯伽的 婆罗提多王战败后,鸯伽便有一段时间落入摩揭陀的控制范围。登位的补库萨提王,因与 频婆娑罗王交和,两国便再没有冲突了。也因为这个缘故,补库萨提王也成为了佛陀的门 徒。频婆娑罗王一向都明白和睦邻国的重要,他自己与憍萨罗国波斯匿王的妹妹憍萨罗鞞 毗公主成亲,让她成为王后。他又从摩达罗与离车两族迎娶妃妾,他自己的姐姐则嫁给憍 萨罗的大王为妻。 频婆娑罗王为了表示对佛陀的深切敬爱,在宫中的庭园里建了一座塔来供奉佛陀的头 发与指甲。塔底四周的香烛长期燃点着,以表示他对佛陀教诲的感恩。他安排一个名叫苏 禄摩蒂的宫女专职打理此塔。苏禄摩蒂把塔旁的花草细心料理,又把四周的台阶打扫,保 持清洁。 用巨石袭击佛陀的事件发生之后十天,佛陀与几个比丘在城中乞食时,阿难陀尊者突 然见一头大象冲向他们。大象似乎是从宫中的象房逃出来的。他认出这头大象名叫摩罗祗 梨,它的凶悍难驯,是人所共知的。阿难陀没法明白看管象房的怎会让它逃了出来。这 时,所有的人都慌忙逃跑。大象扬着象鼻、耳朵和尾巴,直冲向佛陀。阿难陀抓着佛陀手 臂,想把他拉开闪避,但佛陀却一动不动。他屹然而立,气定神闲。一些比丘在他背后蹲 着,另一些则拼命飞奔。人人都尖叫着,呼唤佛陀避开。阿难陀鼓起勇气,上前站在佛陀 与摩罗祗梨之间。就在这时,阿难陀也预料不到佛陀竟会喊出一声威猛的巨叫。那是往昔 在波奈耶伽的罗稽罗森林里,佛陀对象后朋友的叫声。 一头大象从象房逃了出来,在冲到佛陀面前时,它突然停住,四脚跪下,低着头,像 要向佛陀顶礼一般。 听到此巨叫声时,摩罗祗梨只离开佛陀不到十尺。它突然停住了,四脚跪下,低着 头,像要向佛陀顶礼一般。佛陀轻抚摩罗祗梨的头,然后一手握着它的鼻子,引领它回到 宫里的象房。 众人都拍掌欢呼。阿难陀微笑,他回想起昔日他和佛陀还是小伙子的时候。年轻的悉 达多在武术上未逢敌手,他的武艺样样皆精——箭术、举重、剑术、赛马等——而今天, 佛陀竟能把一头狂奔乱撞的大象也驯服得如他的老朋友一样帖服。比丘和群众一起随着佛 陀步往象房,抵达时,佛陀给那看管的一记严厉的目光,但接着却用慈悲的语气 说:“‘如来’不需要知道谁主使你放大象出来,但你应该明白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数 十人,甚至数百人,都可能因此而送命。你要保证再没有此种情形出现啊。” 那看管的向佛陀跪下,鞠躬作礼。佛陀扶他起来后,便继续与比丘们乞食。 佛陀与他的比丘,全部都前往参加频婆娑罗王的葬礼。丧礼仪式庄严肃穆,民众都对 失去贤君感到十分悲恸,各人都纷纷前来给大王致以最后的敬礼。现场有超过四千名比 丘。 葬礼完毕后,佛陀在戌博迦的芒果园度宿一宵才返回灵鹫山。戌博迦告诉他,在过去 的一个月,毗提醯王后都被禁止往访大王。大王独自一个人过世。他被发现死去时,是倒 卧在他最喜欢的窗前。他呼最后一口气时,双眼仍朝灵鹫山的方向望着。 葬礼之后不久,戌博迦带了频婆娑罗王与莲花伐蒂王妃的儿子无畏王子,来谒见佛 陀。王子要求成为比丘,他告诉佛陀,自他父亲死后,他已对荣华富贵的生活不感兴趣。 他曾多次听佛陀说法,并且对觉悟之道非常向往,很想过比丘平和清净的生活。佛陀欣然 接受他的请求,让他加入僧团。 |
|||
72 | [佛陀传] 72真正的快乐,来源于自在与自由 原文 注释 译文 学习 | ||
72真正的快乐,来源于自在与自由 十日后,佛陀披上外衣,持着乞钵,离开了王舍城。他越过恒河,朝北而行,沿途往 访大林精舍之后,便前往舍卫城。又快将是雨季了,他要回到祇园精舍准备一年一度的安 居。阿难陀、舍利弗和目犍连三位尊者,偕同三百比丘与佛陀同行。 抵达舍卫城之后,佛陀直往祇园精舍。许多比丘和比丘尼都已齐集来欢迎他。他们对 摩揭陀发生的事故都略有所闻,现在见到佛陀安然无恙,他们才较为安心。契嬷比丘尼也 在场,她现在是尼众的主持。 波斯匿王知道佛陀抵达,便立刻前来谒见。在谈及王舍城的情况时,佛陀给他细说每 一事件,包括了曾与他的亲妹妹毗提醯夫人的会面。他告诉大王虽然毗提醯夫人表面仍然 保持安详,但其实她内心充满悲凄。波斯匿王说,他已派遣了人员前往王舍城,要求外甥 阿阇世王解释软禁频婆娑罗王一事。这是一个月前的事了,但到现在还没有回复。波斯匿 王已再传口讯,告诉阿阇世王如有需要的话,可以随时到舍卫城亲自向他解释。为了表示 他对此次事件的不满,波斯匿王已下令讨回他妹妹嫁给频婆娑罗王时送给摩揭陀的一处地 域,这地区就在迦尸的波罗奈斯城外。 安居的第一天,所有的修道中心和精舍都鱼贯拥挤。每十日,佛陀便会在祇园精舍给 所有的僧尼说法开示。这些法会通常都是午食后举行的。从远处前来的僧尼因为赶不及乞 食,在家众便竭力地做饭供菜,以确保他们不会饿着肚子听法。 佛陀这次第一讲的主题是关于快乐的。他告诉会众,快乐是真实的,而且可以落实在 日常的生活之中。佛陀说:“首先,快乐并不是感官之欲的满足。感官的享受,只是真正 快乐的幻象,也是苦恼的根源。 “就如同一个患了麻风病的人,他被迫在森林里独处。他因皮肉溃烂而日夜受着疼痛 的折磨。他于是掘坑燃火,站在火坑上由得皮肉烧焦,以能使疼痛短暂消除,这便是他唯 一可以感到比较舒适的方法。像奇迹一般,几年后他竟然病症暂退,可以回到村中过正常 的生活。一天,他在森林里见到一群有麻风的人,一如他从前一般在灼烧他们的身体和手 脚。他非常同情他们,因为他现在了解到,一个健康正常的人是不可能忍受这般火灼的。 如果现在有人要把他拉进火里,他必定会极力反抗。他了解到他曾以为是舒适的感觉,实 在是一个健康正常人痛苦的源头。” 佛陀说:“欲乐就是火坑,它只会给有病的人带来快乐。一个健康的人是会退避欲乐 之火的。” 佛陀解说,真正快乐的来源,是自由与自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经验到生命 的美妙。快乐就是察觉着现在发生的一切,而同时绝无执著和忧惧。一个快乐的人会珍惜 现在正发生的每一奇境——一阵凉风、清晨的天空、一朵金黄的鲜花、一棵紫竹树、一个 小孩的微笑。一个快乐的人懂得欣赏这一切,却丝毫没有被它们系缚着。明白了一切法的 无常无我,一个快乐的人是不会被这些享受吞噬的。因此,这个快乐的人便可活得自在, 无忧无惧。他明白一朵鲜花早晚会凋谢,因此它凋谢时,他不会伤心。一个快乐的人了解 万法生死之性,他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因为他对死亡全不担忧或惧怕。 佛陀告诉他们,有些人相信要在未来得到快乐,首先要在目前受苦。他们在身心上做 出牺牲和承受痛苦,以为这样才会获得日后的快乐。但生命是当下的存在,他们这样的牺 牲,是在浪费生命。另一些人认为要得到平和、喜悦和解脱,一定要先折磨自己,他们修 习异常的苦行,把自己的身心刻意摧残。佛陀说,这类修行只会令人现在与未来都产生痛 苦。又有一些人认为既然生命短促,转眼即逝,他们便应完全不顾未来,而尽情去满足他 们目前的欲念需求。佛陀说,这样执于欲乐,只会替现在和未来都带来痛苦。 佛陀的教导,就是要避免两极。他所教之道,是要理智地生活,以能为现在和将来都 得到快乐。解脱之道并不需要勉强身体受苦以得到将来的快乐。单靠日中一食、禅修,修 习四念处、四无量心和对呼吸的觉察,一个比丘便已经可以替自己和周围的人创造现在和 将来的快乐了。日中一食,可使身体健康轻盈,又可节省时间来多修行。活得轻快自在, 便可以更容易帮助到别人。比丘们独身无子,并非是一种苦行,而是为了有更多时间替别 人服务。比丘应能体验到生活里每一刻的快乐。如果他自觉因为要守清净之身而被剥削了 快乐,那他便不是生活在教理的精神之中。一个依着贞洁之精神而生活的比丘,是会散发 自在、平和与喜悦的,这种生活才会成就现在和未来的快乐。 法会之后,在家弟子富楼那纳伽纳问佛陀可否与她私谈。她告诉佛陀,她的丈夫须达 多给孤独长者现在病重。他受着很大的痛苦,以致不能前来参加法会。他的病况已渐趋严 重,生命危在旦夕,恐怕没有机会再见佛陀最后一面。 翌日,佛陀与舍利弗和阿难陀两位尊者,一起前往探望须达多。须达多见到他们,非 常感动。他脸色苍白枯瘦,差点儿不能坐起来。佛陀对他说:“须达多,你的一生充满快 乐和意义。你曾替无数的人解除痛苦,因而打动民心,被赐‘给孤独长者’的美誉。祇园 精舍,更是你创建之伟绩。你为弘扬正法,也不遗余力。你一生依教奉行,替你自己、你 的家人和其他人都造福不浅。你现在可以安息了。我会请舍利弗尊者多来探望你,给你特 别的指引。你不必到精舍去了,保留你的体力吧。” 须达多合掌以表示感恩。 十五日后,佛陀的法会讲题是关于在家众的生活,他告诉在家众怎样才能在日常生活 中得到真正的快乐。他再一次检讨他在早前给僧尼开示过的生活原则——“现在的平和、 未来的平和”。佛陀说:“一个比丘过贞洁的独身生活以能享受现在的平和喜悦,这种生 活也肯定可以替未来产生快乐。但并不只是无家室的比丘才可享有这种快乐的,在家众也 可以依教奉行而获得同样的快乐。首先,不要为了金钱而过分沉迷于工作,以致影响目前 的家庭幸福。你和你家人的快乐是首要的。一个体谅的目光、一个衷心接受对方的微笑、 一句关怀的话、分享着温馨和专注的一顿晚餐,这全都可以为现在这刻创造快乐。培养当 下此刻的觉察,可以避免令你身边的人和你自己受到痛苦。你对别人的目光、你的微笑, 以及对别人关怀的表现,全都可以创造快乐。真正的快乐,并不是靠财富与名气得来 的。” 佛陀还记得几年前在王舍城与一个名叫私伽罗的商人的一次对话。一天清早,佛陀持 钵离开竹林不久,在城外一条小径上遇到一个名叫私伽罗的年轻男子,正向东、南、西、 北、上、下等六方叩拜。佛陀停下来询问他这样做的目的。私伽罗说,这是从小他父亲便 教他每天清晨必做的仪轨。他一向就是这样跟着去做,但却从来不知道有什么意思。 佛陀告诉他说:“叩拜是一种可以为现在和未来增长快乐的修行。”他告诉私伽罗向 东方叩拜的时候,可以观想对父母亲的感恩;向南方叩拜时,可以观想对师长的感恩;向 西方时,可以观想对妻儿的爱护;向北方时,可以观想对朋友的关怀;向下方时,可以观 想对同事们的感谢;向上方时,他可以观想对所有圣贤的景仰。 佛陀教私伽罗五戒,以及怎样彻视一切,以能不再被贪念、愤怒、激情和恐惧等影响 他的行径。佛陀又告诉他要远离六种导致堕落的行为——酗酒、夜间在城里的街道上溜 达、嗜赌、涉足欢场、与损友往还、懈怠。他又教私伽罗如何断定一个人是否为良友。他 说:“一个好朋友应该是恒常的。无论你是贫是富、欢喜或忧愁、成功或失败,一个好朋 友对你的感情都是不会动摇的。他会听你的倾诉,与你分担苦恼,他又会让你分享他的喜 乐和分担他的悲伤,同时又视你的悲喜如他自己的一样。” 佛陀继续他的开示:“真正的快乐,可以在此生实现,尤其是当你们奉行以下几点: “第一,与贤德的善者结交以及避免跌入堕落之途; “第二,在对修行有帮助的环境中生活,以建立良好的品格; “第三,培养机会让自己多学习正法、戒律,以及你自己的行业; “第四,腾出时间来关心父母和妻儿; “第五,与别人分享时间、资源和快乐; “第六,尽量找机会去培养美德,不要嗜酒和赌博; “第七,学习谦逊、感恩和简朴的生活; “第八,找机会亲近比丘,以研习大道; “第九,一生的生活,都以四圣谛为基本; “第十,学习禅修以能消解苦恼忧虑。” 佛陀赞美那些在家庭和社会里都活用教理的在家众。他特别提到须达多给孤独长者, 并且说他是个一生致力于创造快乐、服务他人,以及过有意义生活的佼佼者。须达多的心 量非常深广,一生都依教奉行。佛陀说,那些比须达多拥有更多财富的人,他们的快乐远 远不及须达多给予别人的快乐为多。须达多的妻子富楼那纳伽纳听到这里,已被佛陀对她 丈夫的赞美感动得流下泪来。 她站起来,恭敬地对佛陀说道:“世尊,一个有钱人的生活,尤其是有很多产业的, 通常都非常忙碌。我认为那些以简单的职业维生的人,他们的生活会比较适合修行。当我 们看见比丘们无家庭妻室,只拥有三衣一钵时,我们都很渴望能过简朴无忧的生活。我们 虽然都想活得悠闲一点,但毕竟有太多任务缠身。我们应该怎么办?” 佛陀答道:“富楼那纳伽纳,比丘们也有他们的任务啊。独身的生活需要日夜都专念 于戒行之中。一个比丘,把自己的生命奉献大众。各位在家弟子,‘如来’想你们也一尝 比丘的生活,我们就叫此种修行方式为‘八关斋戒’吧。每月两次,你们可以到寺院来受 持此八戒一日一夜。你们要如比丘一般,日中一食。你们可以行禅坐禅,全日享受贞洁、 觉察、专注、轻松、平和与喜悦的僧尼生活。一天过后,你们便可以回到俗家的生活,如 常地守持三皈五戒。 “各位在家弟子,‘如来’将会叫比丘安排八关斋戒的事宜,它可以在寺院甚或家里 举行。你们可以请比丘到家里替你们主持受戒仪式,指点你们当天的修行。” 富楼那纳伽纳对佛陀这个提议非常满意,她说:“世尊,请问那八戒是什么?” 佛陀答道:“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穿戴华衣宝饰、不坐卧高软大 床,以及不用金钱。此八戒可以使你们免堕昏沉颠倒。这天只日中一食,会让你们有更多 时间修行。” 众人都很高兴佛陀做出这项提议,让他们在一些指定的日子里守持八戒。 十日后,须达多家里的仆人前来告诉舍利弗尊者,说须达多的病情突转恶化。舍利弗 于是便叫阿难陀与他一起入城。他们到达须达多家里,看见他在床上卧着,一个从仆拉来 两张椅子给他们坐在床边。 见到须达多正受着肉体上的煎熬,舍利弗尊者便建议他观想佛、法、僧,以能减少痛 楚:“须达多居士,让我们一起观想佛陀,彻悟的觉者;正法,智慧与慈悲之道;和僧 伽,生活在和合觉察之中的高洁团体。” 知道须达多再活不了多久,舍利弗尊者对他说:“须达多居士,再让我们观想以下的 ——我的眼睛不是我,耳朵不是我,我的鼻、舌、身、意都不是我。” 须达多依照舍利弗的指示去做。舍利弗又继续说:“让我们继续观想——我能见的不 是我,能听的不是我,能嗅的、尝的、触摸的、想的都不是我。” 舍利弗又教须达多怎样观想六种意识——我所见的不是我,所听的不是我,所嗅到、 尝到、触摸到、想到的,都不是我。 舍利弗又说:“土这样元素不是我,水、火、空气、空间和意识等都不是我,我没有 被任何一样元素抑制或缠缚着。生与死都不能碰我。我笑,因为我从没有生,也永不会 死。生不能使我存在,死也不能使我不存在。” 忽然,须达多哭起来。阿难陀惊见泪珠流下居士的面颊,便问道:“须达多,怎么 了,你是否因为不能这样观想而觉得伤心?” 须达多答道:“阿难陀尊者,我一点也不伤心。在观想上,我绝对没有问题。我是因 为太感动而落泪,我有幸侍奉佛陀和比丘超过三十年,但却从未听过像今天这样的高深教 义。” 阿难陀说:“佛陀时常都有这样教导比丘和比丘尼的。” “阿难陀尊者,在家弟子也能明白和修行这些教导的。请你告诉佛陀,希望他也与在 家弟子分享这样的教理。” 当天稍后,须达多便去世了。舍利弗和阿难陀两位尊者都继续留在他身边,替他诵 经。给孤独长者这一个家庭,是其他家庭的典范。他全家的成员都皈依了佛陀,而且更在 日常生活中虔修正法。须达多去世的前几天,他刚获悉排行最小的女儿善摩揭陀在鸯伽与 众人分享教理。她嫁了一个在鸯伽做官的丈夫,但他却是追随那些不穿衣服的异行头陀 的。他每次叫善摩揭陀与他一起探访头陀,她都婉然拒绝。过了一段时日,她对佛道的精 深理解终于打动了她的丈夫,更替很多当地的人开启了心窗。 |
|||
73 | [佛陀传] 73佛陀也会变老 原文 注释 译文 学习 | ||
73佛陀也会变老 雨季安居即将结束之际,憍萨罗和摩揭陀展开战争的消息突然传来。阿阇世王亲自带 领的军队已经越过了恒河,进入了憍萨罗的管辖区伽尸。他与属下将军统领的军队阵容非 常强大,包括了大象、马匹、战车、军备武器和士兵。因为事出突然,波斯匿王未及通知 佛陀,便要出发前往迦尸。于是,他吩咐祇陀太子代他向佛陀解释。 佛陀早已知道,在波斯匿王获悉阿阇世王把亲父杀害以能夺取王位时,他已向阿阇世 王讨回昔日送给频婆娑罗王在瓦拉纳西附近的一个地域,以表示对他的不满。多年来,这 个地区为摩揭陀带来了超过十万两黄金的税征。为了不愿失去这个地区所能带来的利益, 阿阇世王便向憍萨罗宣战。 舍利弗尊者叮嘱所有的比丘与比丘尼都暂时留在舍卫城,因为在激战中出门实在太危 险了。他又请佛陀也留在舍卫城,直至战争结束为止。 两个月后,舍卫城的人民接到报讯,获悉军队在迦尸战败的坏消息。波斯匿王和他的 主将都被迫退回都城。这时的局势非常紧张,阿阇世王的部队日以继夜地攻城。幸而都城 的防守巩固,舍卫城才不致被攻陷。后来,全靠盘度罗将军的机智谋略,波斯匿王才得以 做出反击,因而把局势扭转。在这次的战役中,憍萨罗终于获得大胜。阿阇世王与他的大 将全都被活擒,超过一千名士兵被俘虏,另有一千多士卒殉战或逃亡。憍萨罗更缴获了他 们的大象、马匹、战车和军备。 这场战役历时六个月。舍卫城的人民都为胜利而欢腾,大事庆祝。解散了军队之后, 波斯匿王便前往祇园精舍探望佛陀。他告诉佛陀今次的战役牺牲惨重,但憍萨罗是在阿阇 世王的侵略下,出于自卫而战的。他又相信阿阇世王今次的行动,是受了谗言影响所致。 “佛陀世尊,摩揭陀的君主是我的外甥,我不能杀他,也不想把他囚禁,请你教我最 明智的处理方法吧。” 佛陀说:“陛下,你身边都是贤能忠良之士,战胜实是早可预料的。阿阇世王被佞臣 围绕,无怪他误入歧途。‘如来’建议你待他以摩揭陀国君之礼,并且花点时间,以对外 甥的态度提点他。你一定要让他知道结交忠臣义士与良朋益友的重要性。之后,你便可以 用正确的礼仪送他回摩揭陀去。你们两国日后的长期友邦关系,便要视乎你今次是否处理 得恰当了。” 佛陀召来一个名戒拔特的年轻比丘来介绍给波斯匿王认识。这个比丘原是频婆娑罗王 的一个儿子、阿阇世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戒拔特是个聪明伶俐的青年,十六岁开始,便以 在家弟子的身份跟随目犍连尊者研习正法。摩揭陀政局变化之后,他便请求目犍连尊者给 他授戒为比丘。跟着,他便被尊者派往舍卫城,在祇园精舍继续修学。虽然目犍连尊者深 知戒拔特对王位全无兴趣,但为免招惹妒忌,他仍认为让戒拔特远离阿阇世王会比较安 全。 波斯匿王向这年轻比丘询问王舍城的局势,戒拔特于是便给他报告他离开摩揭陀之前 的一切所见所闻。他又告诉大王,曾经有人从摩揭陀前来想刺杀他。但最后,那人反被戒 拔特说服而改变初衷。那人后来更成了比丘,住在城外的一个修道中心。波斯匿王听完 后,便告辞回宫了。 不多久,阿阇世王便被释放,并被送回摩揭陀。波斯匿王欲以爱心来化解仇恨,自愿 把女儿跋吉梨公主许配给阿阇世王。这样,阿阇世王便是他的外甥兼女婿了。波斯匿王又 答应将波罗奈斯国附近那地域再送给阿阇世王作为女儿结婚的礼物。今次,波斯匿王真是 尽了全力依照佛陀的建议去做。 因为战争已经结束,比丘和比丘尼都再次上路,四处弘法。波斯匿王下令在城外的郊 区兴建了一座精舍,定名为“皇家精舍”。 佛陀连续两年都在祇园精舍安居,其余的时间也是在这一带说教正法。他只从来自摩 揭陀比丘的口中才知道一些关于那儿的消息。这些比丘说,自佛陀离开之后,提婆达多尊 者已再没有被阿阇世王重用。那时仍然追随他的百多名比丘,已经有八十人重回竹林,提 婆达多已日渐被人孤立。他最近更患病,因而不能离开伽耶山。自从那战役之后,阿阇世 王没有探望过提婆达多一次,但他也没有到过竹林,只与其他教派的领袖保持联络。不 过,僧团在那里的弘法活动却没有被阻碍。摩揭陀的僧俗二众,都很渴望佛陀回去。佛陀 不在,灵鹫山和竹林都变得非常冷清。戌博迦也等着佛陀回去。 那个冬天,憍萨罗的摩利王后逝世。波斯匿王甚为悲痛,前来向佛陀请示。王后一向 是大王的知心,因而大王对她十分钟爱。王后又是佛陀的虔诚弟子,深得法要。在大王还 未认识佛陀之前,王后已经与丈夫分享她对大道的理解。大王还记得有一次,他做了一个 似是凶兆的梦,十分困恼。因他当时坚信婆罗门,于是便请祭师替他以牲畜祭神,以求趋 吉避凶。王后当时极力劝阻。她一向都有从旁参政,在解决国家的难题上帮了大王不少。 因为她是佛陀弟子中一个最虔诚的在家弟子,而且喜欢研读法义,所以她在一个种满了美 丽柿树的公园里建了一座研法堂,时常礼请佛陀和他的大弟子到这里主持研讨会和说法。 她又把会堂公开,给不同教团的主要人物借用。 突然失去了四十多年的老伴,大王心乱如麻,于是来见佛陀,希望得到一点指示。他 静静安坐在佛陀旁边之后,心里已渐觉平复了不少。他曾依照佛陀的教导多习禅修。佛陀 提醒他上次讲及的教理,要多替周围的人创造快乐。佛陀鼓励他对国家的法制与经济进行 改革。他说体罚酷刑与判监处死,都不是扑灭罪行的最有效方法。罪恶与暴行,是饥饿与 贫困的结果。要使人民感到安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健全的经济环境。给贫困农 民配给食物与种植的原料,使他们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是很有必要的政策之一。政府应该 给小商户借贷,给工人储退休金,给穷苦的家庭免除税收。对劳工的欺压必须停止。人人 都应该有自由去选择职业。国家应该提供足够的训练机会给技工,以使他们精于自己的行 业。佛陀说,一个正确的经济政策,是应该基于自发性参与的。 阿难陀尊者因为坐在佛陀旁边,所以全部谈话的内容他都可以清楚地记下来,日后录 成佛陀在政治经济上极有见地的《究罗檀经》。 一天黄昏时分,阿难陀看见佛陀在鹿子母讲法堂外坐着,他是背着太阳而坐的。阿难 陀感到有点奇怪,因为佛陀一向都喜欢看日落。他问佛陀背日而坐的原因时,佛陀说是因 为想让阳光温暖他的背部。阿难陀于是先替佛陀按摩上背,继而一直按至双脚。他一边按 摩,一边说道:“世尊,我已侍奉你十五年了。我记得你的肌肤,从前是透着健康的光泽 的。但现在,你的皮上已有很多皱纹,而且脚上的肌肉,也都又松又软了。哎哟,我还可 以数得到你有多少条骨啊!” 佛陀大笑起来:“阿难陀,你活得长久的话,也会变老。幸好我的眼睛耳朵都仍很 灵。阿难陀,你有惦念灵鹫山和竹林的树木吗?你想再爬上灵鹫山看日落吗?” “世尊,如果你想回到灵鹫山的话,请让我陪你同行。” 那年的夏季,佛陀回到摩揭陀。他不缓不急地步行着,把遥远的路程分成几段,中途 到各个修道中心探访。每到一处,他都对比丘开示,又给在家的信众说法。他沿途经过了 释迦国、末罗、毗提迦族和跋耆族,再越过恒河到摩揭陀。在进入王舍城之前,他在那烂 陀停下来探访那里的僧团。 竹林和灵鹫山都美丽依然。都城与村里的人,成群结队地前来拜见佛陀。一个多月之 后,佛陀才有机会应戌博迦之邀,前往他的芒果园。戌博迦在那里兴建了一座很大的讲法 堂,可以容纳一千多的比丘。 当他们一起坐在房子外面的时候,戌博迦便诉说佛陀离开后所发生的一切。知道毗提 醯王后已心情平复,佛陀也感到十分安慰。她现在已转吃全素,而且更学习禅修。阿阇世 王反而在精神上受着极度的折磨,他对父亲的死十分内疚,心里不得安宁。他的精神非常 紧张,几近崩溃。他常被噩梦缠扰,因而不敢熟睡。不同教派的医师与教士,都被召来替 他解消此种心理病况。这些教派包括删阇夜・毗罗胝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末迦梨・俱 舍利子、富兰那・迦叶、迦罗鸠驮・迦旃延和尼乾陀・若提子等。虽然这些教士都尽力而 为,以期将来会受到大王的特别护持,可惜他们全都找不到有效的方法。 一天,阿阇世王与他的妻子、儿子乌达衣巴达和母亲毗提醯太后一起晚饭。乌达衣巴 达太子已经三岁,但因为大王对他甚为溺爱,以致他被宠坏了。吃饭时,太子要求他的小 狗也与他同桌做伴。虽然这不是惯常所容许的,但大王这次也破例批准。感到自己似乎有 点过分纵容儿子,大王对母亲解释说:“与狗同桌吃饭,我也知道是不大雅观。但小孩硬 要这样,我也没他奈何。” 毗提醯太后答道:“你是因为爱惜你的儿子,才由得他这样做,这实在不足为奇。你 可记得你父王曾因为对你呵护,替你吞下手上的脓液吗?” 阿阇世王记不起这件事,于是便请母亲给他说明。 太后述说:“一天,我们发现你的手指变得红肿,才知道原来在指甲下起了恶疮。你 疼痛难忍,整天啼哭不停。你父亲替你担心,因此也不能入睡。他抱你到他的枕边,把你 的小手指放进他的嘴里。跟着,他便把你的手指吸啜,以使你的疼痛减轻。他一直这样, 替你吸啜了整整四日四夜,直至恶疮熟破。这时,他又把脓液吸去。过程之中,他仍不敢 把你的手指从口里拿出,恐防你的疼痛未有全消。因此,恶疮的脓液他全吞下肚里。从这 次的事件,你应该知道父亲是如何爱护你了。你现在让你的儿子与狗同食,也只不过是爱 子心切罢了。我是非常了解的。” 大王突然双手抱头,走出房间,再没有回来吃他未吃完的晚餐。那夜之后,他的精神 状况更趋恶化,他终于请戌博迦前来替他诊治。阿阇世王向戌博迦申诉他的悔疚与内心的 折磨,又告诉戌博迦所有的婆罗门和教士都帮不了他。戌博迦只坐着,却一言不发。大王 问道:“戌博迦,你为何不说话?” 戌博迦这才答道:“我只可以告诉你,乔达摩导师才是唯一可以帮助你的人。你去请 示他吧。” 大王一时没有响应。后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但我肯定乔达摩导师必定对我仇 恨。” 戌博迦不同意他的想法:“别这样想吧。乔达摩导师是不会憎恨别人的。他是你父亲 的导师和好朋友,你去找他,就如同去见你的亲父。如果你去见他,你一定会找到内心的 安宁,你应该可以因此而补救你所造成的破坏。我的医术远远不及佛陀的医术高明,他虽 然不是一个受过正统训练的医师,但他却是医师中的医师,很多人都称他为‘大医 王’。” 大王同意会对戌博迦的建议做考虑。 佛陀在灵鹫山逗留了几个月。他前往区内各修道中心探访,又答应到芒果园住一个 月。就在这段时间,戌博迦安排了阿阇世王与佛陀的会面。在一个月色优美的夜晚,大王 乘着大象,在一列侍从、妃妾和毗提醯太后的陪同下前来。抵达果园的时候,四周一片寂 静,大王顿时感到慌张畏惧。戌博迦曾告诉他,佛陀与一千个比丘同在这里居住,果真的 话,怎会是如此悄静?会是对他故意戏弄,还是戌博迦给他埋伏的陷阱?他对戌博迦直问 这是否是对他做出的报复。戌博迦大笑起来,他指向讲法堂那边圆窗透着的微微灯火。 戌博迦说:“佛陀和他的比丘,此刻全在里面。” 大王从大象上下来,进入讲堂,他的随从家眷都尾随而入。戌博迦指着坐在台上背倚 支柱的人,说道:“佛陀就在那儿。” 大王被这集体专注的沉默感动。一千个比丘宁静地围绕着佛陀,就是衣袍的折动声也 听不到。阿阇世王与佛陀仅曾有数面之缘,因为他一向都没有跟父亲一起参加佛陀的法 会。 佛陀请他们坐下来。大王鞠躬后说道:“世尊,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曾在宫中听过你说 话。我现在想问你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修行的果实,能令千万的人出家修道以期得证 呢?” 佛陀问他有没有问过其他导师同样的问题。大王说,他曾如此询问过许多不同的导 师,包括提婆达多,但始终没有获得一个满意的答案。 佛陀说:“陛下,今晚‘如来’将会告诉你正法教理的果实,一些可以在当下享用的 果实,又可以在未来收割的果实。你不需寻求高远的答案,你只需要看清楚你手里持着的 芒果。 “陛下,打个比喻。一个仆人从早到晚都要听随主人的意思,去满足主人的要求。一 天,他问自己:‘我和主人都是人,为什么我要甘愿被他奴役?’这仆人决定不要再当仆 人,而出家去当比丘。他过着贞洁、勤奋和专念的生活。他日中一食,修习行禅坐禅,在 生活中的言行都表现着安详与尊严,他变成了一个贤德和受尊敬的僧人。虽然你知道他昔 日曾是仆从,但当你现在见到他的时候,你会否对他这样说:‘过来,小伙子,我要你从 早到晚把我侍奉,全听我的吩咐。’” 大王说:“世尊,当然不会,我一定不会用这种态度对他说话的。我会恭敬地对他作 礼,给他供食,并会保证他受到僧人在法律上应有的庇护。” 佛陀说:“陛下,这就是比丘修行所得的第一个果实。他已从种族、社会以至阶级的 偏见中解脱出来,他已重获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大王说:“好极了,世尊!请你继续说多一点。” 佛陀又说:“陛下,一个人的尊严只是第一果。一个比丘守持二百五十条戒律以能常 住于平和之中。没有守戒的人,比较容易误入歧途,他们可能会犯欺骗、醉酒、奸淫、邪 盗,甚或谋杀等罪行。这种种的行为,都会带给他们的身心可怕的惩罚,更会在被捕时被 严刑处分。一个比丘因为守持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和不喝酒,以及二百多条其他的 戒律,这样他便可以比一般人容易实践心理上较自在的生活。这也就是另一个可以在当下 享用的果实了。” 大王说:“真好,世尊!请你继续吧。” 佛陀说:“陛下,一个比丘只拥有三衣一钵,他从不会怕被贼劫,也绝不需要防夜 盗。他可以随意地睡在树下,了无忧虑。从恐惧释放出来的自由,是一种最大的快乐。这 又是另一种修行所致的现受之果。” 大王感动得全身颤抖,说道:“很好,世尊!请再说下去。” 佛陀继续:“陛下,一个比丘过的生活非常简单。虽然他每天只吃一餐,但他钵里的 食物,却是来自千百个不同的家庭。他不会追名逐利,他只用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别无 他求。住在此种无拘无束的自在之中,便是此刻可以享受之果。” 大王又说:“了不起,世尊!请继续说下去。” 佛陀说:“陛下,如果你懂得怎样修行呼吸的觉察和观想,你便可以体验到修行大道 的人的那种快乐了,那是禅修的悦乐。一个比丘观察六根以能降服心性的五种障碍——贪 欲、嗔恨、痴迷、怠惰、怀疑。他专注地观察呼吸以能创造滋养身心的喜悦,这能帮助他 在开悟之道上有所进展。感官上所产生的快感,绝不能与禅修而得的悦乐相比。禅悦能贯 彻身心,消除所有的焦虑、哀伤与悲愁,使行者经验生命的奇真。陛下,这是当下可享受 的最重要的修行果实之一。” 大王说:“太奇妙了,世尊!请你继续。” 佛陀继续说:“陛下,又因为一个比丘常住于正念而且坚守戒律,他便可以生起正定 而洞悉万法。由于洞悉万法,他便可见到一切法无常无我之性,因而不再为世法所缠缚。 他于是便可以切断所有烦恼的缠结——贪念、愤恨、欲求、懈怠、怀疑、身见、边见、妄 见、邪见和误以为是正见的错见。断除这所有的缠结之后,这个比丘便可证得解脱和自 在。陛下,解脱就是真正的快乐,而且是修行的最大果实之一。今晚在这里坐着的比丘, 有些已证得此果。陛下,这是即生可证之果。” 大王赞叹道:“妙极了,世尊!希望你再多说一点。” 佛陀又说:“陛下,由于彻照万法的实性,一个比丘知道一切法皆不生不灭、不垢不 净、不增不减、不是一不是多、不来不去。因为有了这样的了解,一个比丘便不再分别。 他以平等心视一切法,全无障碍。他乘驾着生死的波涛,以救度众生出离苦海。他给众生 引见大道,以使他们能一尝解脱悦乐的滋味。陛下,能够帮助他人从贪、嗔、痴的迷宫中 解放出来,是最大的乐事。这种快乐,是可以从现在伸展到未来的修行极果。陛下,在他 的所有接触中,一个比丘都不会忘记要导人入贤德与解脱之道的重任。比丘不会党羽参 政,他们只会为社会的和平、道德和快乐做出贡献。修行的果实并不是只为比丘所利乐 的,它们也是国家人民可承继的利业。” 大王站起来,至诚恭敬地合上双掌,他说:“至尊之师!世尊!你用简单之词,却已 把我燃亮了。你已让我见到正法的真正价值。世尊,你已帮我把破碎了的,重建起来;掩 盖了的,重现出来。你又替我在迷失中找回正确的方向,将黑暗变为光明。我请求你,世 尊,接纳我为你的弟子吧,就如你昔日接纳我的父母一样。” 大王俯伏在佛陀面前。 佛陀点头答允,他请舍利弗尊者教大王与王后念《三皈依文》。他们读诵之后,大王 说道:“现在已很晚了,请容许我们先行告退,因为明早我还要有早朝。” 佛陀再次点头应允。 佛陀与阿阇世王的会面,对所有在场的人都有利益。大王精神上的折磨大为好转。那 夜,他梦见父亲对着他微笑,使他感到以往所造的创伤都得以复原。大王的心性已全然改 变过来,这为他的国民带来了无限的喜悦。 自此之后,大王常私自往访佛陀,他再没有骑象前来,更不需要有侍卫同行。他就如 他的父亲昔日一般,爬着盘旋山坡的精雕石级而上山。在这些会谈之中,阿阇世王向佛陀 剖白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当着佛陀面前忏悔他过往的罪行。佛陀就视他如自己的儿子一 般,提醒大王要亲近贤良之士。 安居行将结束之际,戌博迦请佛陀让他出家成为比丘。佛陀接纳他的要求,并给他起 了维摩维憍陈纳的法号,佛陀准许他继续在芒果园居住。这里已住有将近二百名比丘,也 是佛陀在灵鹫山意外受伤后被照顾的地方。这儿的芒果树长得非常茂密,使精舍的居住环 境十分怡人。维摩维憍陈纳比丘继续在这里种植草药,以供僧团的比丘享用。 |
|||
74 | [佛陀传] 74生死如幻象,不要停下脚步 原文 注释 译文 学习 | ||
74生死如幻象,不要停下脚步 雨季过后,佛陀与阿难陀遍游摩揭陀,在最偏远的地方停下来,为当地修道中心的僧 俗二众说法。路上,佛陀时会指着优美如画的山光水色,嘱阿难陀尊者细意欣赏。佛陀知 道阿难陀多年来只顾对他尽心尽力地侍奉,很可能已忘记去享受身边的郊野景色了。 阿难陀侍候佛陀近二十年了。回想起来,他也记得佛陀曾多次指着怡人的景物对他 说:“阿难陀,看那灵鹫山多美!”又或,“阿难陀,看那七叶般梨平原多醉人!”阿难 陀又很回味那次佛陀指着绿草围绕着的金黄稻田,然后提议仿照这个图案来缝制衲衣。阿 难陀体会到佛陀如何懂得欣赏美丽的东西,却不为美丑的分别所转。 接下来的雨季,佛陀回到祇园精舍。那时,波斯匿王正在出游,所以未有与佛陀接 触。他回来时,安居已过了一半。大王刚返回,便立刻前来谒见佛陀,并告诉他自己再不 想终日困在宫中。他知道自己年事已高,因此已把很多国务交给可信的重臣处理。他现在 只想与三五知己出外游历,以能欣赏国内和邻近国家的美景山色。他到其他国家时,并不 希求有隆重的接待仪式,只是以一个普通旅客的身份前往。他又利用这些出游的机会,修 习行禅,把所有的忧虑置于脑后,他会在郊野里踏着悠闲自得的步伐。他告诉佛陀,这些 旅程使他的心境清新多了。 “佛陀,我已经七十八岁,与你同年。我知道你也很喜欢在山明水秀的地方步行。不 过我的旅游便不像你的一样,可以同时为他人服务。你每到一处,都必定停下来给人说教 指导。所到之处,你都如光普照。” 大王又向佛陀吐露他在心内埋藏已久的一大悔疚。七年前的一次政变暴乱中,他误以 当时的军部统领盘度罗将军为主谋,把他判决处死。几年后,他才发觉将军是冤枉的。之 后,大王便非常内疚。他尽力挽回将军的名声和清白,更给他的遗孤丰足的赔偿。他又委 任他的侄儿伽罗耶纳将军,成为新一任的军事统领。 在安居剩下来的日子里,大王每隔一天便前来参加法会和研讨法理。有时,他就只是 在佛陀旁边静坐着。安居终结之后,佛陀又再上路,大王也与好友们出外游历了。 第二年,佛陀安居后在居楼逗留了两个星期。跟着,他便沿着河流南下憍萨罗、波罗 奈斯和毗舍离,然后才回到北部。 一天,在释迦国内一个叫莫达蓝巴的地区,波斯匿王突然来访佛陀。原来大王也正在 附近,与吠度达巴太子及伽罗耶纳将军同游。因大王听闻佛陀在莫达蓝巴,只需半天时间 的行程便可抵达,于是便叫伽罗耶纳将军把马车驶来。他们一行人前来,还有另三驾马车 一起上路。把马车停在佛陀居处的园地外之后,大王便与将军进内,一个比丘引领大王来 到佛陀在树荫下的寮房。 房子的大门闭着。大王缓缓行到门前,整理一下衣装。他把佩剑和王冠交给将军,请 他先携这些物件回马车,然后在外面等候他。跟着,大王才敲门入内。佛陀对大王的出现 虽然有点惊奇,但却非常高兴。舍利弗和阿难陀两位尊者当时也在寮房内。 佛陀请大王在他身旁坐下,舍利弗和阿难陀则站在佛陀后面。突然,大王再站起来, 然后跪在佛陀的脚下,吻他的双脚。大王更连续说了几遍:“世尊,我是憍萨罗国的波斯 匿王。我恭敬地向你参拜。” 佛陀扶大王到椅子上坐下,说道:“陛下,我们已是多年的老朋友,为何你要如此礼 重?” 大王答道:“世尊,我已年纪大了。我有几件事想跟你说,不然便未必再有机会 了。” 佛陀关怀地对他说:“请你说出来吧。” “世尊,我对你这位大觉者有十足的信心,我也对正法和僧伽同样地有信心。我曾认 识很多的婆罗门和别教的行者,看着他们修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四十年之久, 而到最后他们也终于放弃了修行,重新堕入沉迷欲乐的生活中。但在你的比丘之中,我就 没有见过同样的情形。 “世尊,我见过国王对抗国王、将军对付将军、婆罗门与婆罗门斗争、妻子恶骂丈 夫、儿女责斥父母、兄弟相争、朋友不和,但我却看到比丘们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如水 乳交融般快乐地生活。这是我从来没有在别处见过的。 “世尊,我所到之处,都只见那些修道者满脸忧郁与沧桑。但你的比丘望上去则轻松 愉悦,平和自在。世尊,我所见证的,都使我对你和你的教理很有信心。 “世尊,我是出自武士阶级的国王,我有权将任何人下狱或处死,但我与群臣商议 时,仍经常受到骚扰。而你的僧团,就是有千个比丘聚在一起,也没有半点的声响打断你 的讲话。世尊,这实在难得,你并不需要用权位武力来迫使人们对你尊敬。世尊,这也是 我对你充满信心的原因之一。 “世尊,我又曾见过那些著名的学者,想以刁钻的问题难倒你。但当他们听你说法 后,都被你感动得目瞪口呆,把所有本来要问的题目都忘记了,他们都只有对你赞叹。世 尊,这又加强了我对你的信心。 “世尊,我宫中有两个很好的马夫,名叫伊师提婆和富楼那。虽然他们都受我俸禄, 但他们对我的尊敬则远远比不上对你的。一次,我与他俩一起出游,途中遇上大风雨。那 夜,我们便在一间很小的棕叶篷下度宿。他们整夜都在谈论你的教化,到他们终于睡着 时,他们的头部都向着灵鹫山,而双脚却对着我!你没有给他们粮俸,但他们倒觉得你比 我重要得多。这又令我对你和你所教的,都更有信心。 “世尊,你从前也是练武之人,我们彼此今年都是七十八岁。我想借着这个机会,对 你表达我对彼此这份深厚友谊的感恩。如你允许的话,我现在要请辞了。” “请便吧,陛下。”佛陀说,“切记好好保重。” 他与大王一起行到门前。当佛陀再转过身来的时候,他看见舍利弗和阿难陀合着双 掌,默然站着。他说:“舍利弗和阿难陀,刚才波斯匿王已表达了他心底里对三宝的敬 仰。请让其他人一起分享他所说的,以使他们的信念也增强。” 一个月后,佛陀回到灵鹫山。到达后不久,他便接获两宗坏消息。波斯匿王已在一些 动荡的情况下辞世;目犍连尊者在竹林外,被一些凶悍的苦行者杀害而死。 波斯匿王并不是在宫中安详而逝的,他是在王舍城一些坎坷的环境下去世的。那天在 莫达蓝巴与佛陀会面之后,大王步回马车。但奇怪的是,本有四驾马车停在那里,那时却 只剩下一驾。他的随从告诉他,伽罗耶纳将军下令他们全都回到舍卫城。因为他持有大王 的宝剑与王冠,便胁令祇陀太子回去舍卫城继位为王,理由是大王已年老衰弱,再不适宜 当政了。太子初时也极力反对,但当将军扬言要自夺王位的时候,太子便唯有听从他的意 思。 波斯匿王立即前往王舍城,欲找他的外甥兼女婿阿阇世王求援。一路上,大王都没有 胃口进食,只喝了一点清水。他们很晚才抵达王舍城,为免子夜到宫中骚扰,大王与随从 便在客店度宿一宵。岂料大王这夜突感不适,就这样在从仆的臂中猝逝。他的侍从见到大 王遭此悲惨命运,也不禁痛哭起来。阿阇世王知道这个噩耗之后,便立刻替大王安排一场 庄严肃穆的丧礼。葬礼过后,阿阇世王本想派兵讨伐祇陀,但却被维摩维憍陈纳比丘,即 昔日的戌博迦医师所劝阻。他说既然祇陀是合法的王位继承人,而波斯匿王又已经去世, 这场战役便可免则免。阿阇世王也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于是便打消了出兵讨伐的主意,而 遣派使者前去舍卫城,以表示承认新王朝的成立。 目犍连尊者是佛陀最优秀的大弟子之一,与舍利弗和憍陈如不相伯仲。许多的弟子都 已入灭,其中包括佛陀最初的五门徒之一的憍陈如。迦叶兄弟和摩诃波阇波提尼师都已去 世。在耶输陀罗比丘尼过世后不久,罗睺罗比丘也在五十一岁那年辞世。 目犍连尊者一向都以无畏与直言的性格见称。他常坦言直说,绝不妥协。因为这个缘 故,他便在僧团以外树立了很多敌人。遇害那天,他与两个弟子一早出外。原来精舍外早 已埋伏了杀手,他们甫行出来,杀手们便用木棍袭击他们三人。因杀手人数众多,他们没 法抵挡。目犍连的两个弟子被打至重伤,倒在路旁。他们虽然大声呼救,但已经太迟了。 目犍连尊者的惨叫声,把整个森林都震撼了。精舍内的比丘走出来视察时,目犍连尊者已 返魂无术,而杀手也都逃去无踪了。 佛陀回到灵鹫山时,目犍连尊者的尸体已被火化。他们把尊者的骨灰放进一个小瓮, 置于佛陀房子的门外。当佛陀问及舍利弗尊者时,比丘们说,他自从目犍连尊者去世后, 便一直把自己关在寮房里。舍利弗和目犍连一向情同兄弟,形影不离。佛陀回来后还没有 稍作休息,便先行到舍利弗的房子去探望他。 他们步往舍利弗的寮房时,阿难陀反复揣测着佛陀的感受。对于突然失去了两个最要 好的朋友,佛陀怎不心碎?现在佛陀前去安慰舍利弗,但又有谁来安慰佛陀呢?佛陀似乎 知道阿难陀心里的疑问,停了下来,望着他说:“阿难陀,人人都称赞你用功多闻,而且 记忆力惊人。但你不要以为这样便足够。虽然照顾‘如来’和僧团是很重要,但你还有更 重要的事要做。剩下来的时间,你要精进修行,以能冲破生死。你要视生死为幻象,就如 你揉目后所见到眼里的星斗一样。” 阿难陀尊者低着头,继续默然前行。 第二天,佛陀提议建一座塔来供奉目犍连尊者的骨灰。 |
|||
75 | [佛陀传] 75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人可以超越佛陀的智慧 原文 注释 译文 学习 | ||
75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人可以超越佛陀的智慧 一天下午,正当佛陀在山坡上行禅的时候,两个比丘用担架扛着提婆达多尊者到来。 这几年来,提婆达多尊者的健康每况愈下。现在,正处于弥留之际的他,很想再见佛陀一 面。追随他的弟子,只剩下六人。就是他从前最热烈的支持者,都已在多年前离他而去。 他最亲密的同僚瞿迦梨尊者,也早已因为染上一种怪异的皮肤病而去世。在伽耶山度过的 晚年虽然冷清孤寂,但提婆达多倒有很多时间去检讨他过去的所作所为。 当佛陀知道提婆达多前来求见,便立刻回到自己的房子去接待他。提婆达多尊者瘦弱 得坐不起来,就是说话也是有气无力。他望着佛陀,很吃力地把双掌合上,才慢吞吞地 说:“我皈依佛陀。”佛陀将手轻轻放在提婆达多的额上。那天晚上,提婆达多尊者便去 世了。 正是炎夏,蔚蓝的天空里,找不到一点云。佛陀行将上路的时候,阿阇世王的使者却 来求见。这位使者名叫婆删伽罗,是大王的外务大臣。大王派他前来,是想知会佛陀他有 意出兵讨伐恒河以北的跋耆族国。出击之前,大王希望知道佛陀对他这个大计的看法。 阿难陀尊者当时站在佛陀背后,替他扇凉。佛陀转过身来问阿难陀:“阿难陀尊者, 你有没有听闻跋耆族的人民是否仍时常聚会,讨论政事?” 阿难陀答道:“世尊,我听闻跋耆族的人民是常有举行聚会来研讨政局的。” “那么,跋耆族是应该会继续兴盛的。阿难陀,告诉我,你知道他们在聚会中,仍是 那么充满团结和合作的精神吗?” “世尊,我听闻他们都非常合作和团结。” “那么,跋耆族是会继续兴盛的。阿难陀,跋耆族的人民仍是那么奉公守法吗?” “世尊,我听闻他们都严守国家的法纪。” “那跋耆族肯定会继续强盛。阿难陀,跋耆族的人民是否敬重贤能的领导者?” “世尊,我听闻他们都十分尊敬和听从贤能之士。” “这样,他们的国家是必会强盛的。阿难陀,你有听到跋耆族有奸淫掳掠等强暴罪行 吗?” “世尊,在他们的国内,全没有这些暴行罪恶。” “那跋耆族必然继续繁盛。阿难陀,你有听闻跋耆族的国民好好保存先人祖寺吗?” “世尊,我也听说他们是这样做的。” “那跋耆族应该持续繁荣。你知道他们是否仍对已得道的精神导师尊敬、供养以及向 他们学道吗?” “世尊,他们继续尊敬和供养得道的精神导师,更向他们请教学习。” “阿难陀,这样,跋耆族便肯定会持续强盛了。阿难陀,‘如来’不久之前曾向跋耆 族的大臣宣说能使一个国家兴盛的七种习行,这叫‘七不退行’。它们就是:会聚商讨、 团结合作、奉守法纪、尊贤敬能、不暴不淫、保存宗寺和尊师重道。既然跋耆族的国民有 继续行持这七样行为,这个国家必定会继续繁盛富强。因此,‘如来’认为摩揭陀是很难 降服跋耆族的。” 婆删伽罗大臣说道:“世尊,就是跋耆族的人民只守持其中的一样行为,他们都已经 会兴盛。因此,我也相信阿阇世王很难只靠武力取胜。如果他要成功,必须在跋耆族的领 导阶层散播使他们内讧的种子。多谢世尊的提示,我现在要回去报告大王了。” 婆删伽罗离开之后,佛陀对阿难陀说:“婆删伽罗很有计谋。‘如来’恐怕总有一 天,阿阇世王会出兵攻打跋耆族。” 那天下午,佛陀嘱阿难陀召集正在王舍城的所有比丘与比丘尼到灵鹫山聚会。当他们 在七日后齐集时,总数达两千人。从山上望去,两千僧袍一起在微风中飘扬的景象,实在 非常壮观。 佛陀缓缓地从房子步下,行到僧尼聚集之处。他踏上法讲台,遥望僧众,微笑着 说:“比丘和比丘尼,‘如来’将会教你们防止僧团衰落的七种方法。细听吧! “第一,要时常分成小组来研读正法;第二,不论一起或分开时,都要时常保持团结 互助的精神;第三,尊重和守持僧团所定立的戒律;第四,要尊敬和听从团中有德行的长 者之教诲;第五,要过清净简朴的生活而不为贪欲所动摇;第六,珍惜平和安静的生活; 第七,要常住于专注正念之中,以能达到平和、喜悦与解脱,因而可以在修行的大道上, 互相扶持。 “比丘和比丘尼,如果你们都依照这七种方法修行,正法便会发扬光大,而僧团也便 不会衰落,一切外来的因素都很难使僧团破裂。唯一可以导致分裂的,就只有僧团内部的 不和。比丘和比丘尼,当狮王在山林中死去时,百兽都不敢侵食其肉,唯独是它自体内的 蛆虫,才会把全尸毁灭。为了保护正法,你们一定要依此七法而行,绝不要像尸体内的蛆 虫一般,把狮子从内吞食。” 佛陀又提醒僧尼们不要浪费时间于无聊的闲话、过分的睡眠、追逐名闻利养、贪求欲 望、与败德劣品的人在一起以及自满于对教理的浅见。他再提醒他们在修行道上必须注意 的七正觉因——专念、研法、精进、喜得法要、轻安自在、禅定和喜舍放下。他也再一次 重复无常、无自性、不执著、解脱和要降服贪欲的教义。 这两千名僧尼在灵鹫山逗留了十日,他们睡在树下、山洞、茅房或山涧附近,佛陀每 天都给他们开示。到第十日,佛陀便告诉他们,可以回去自己的修道中心了。 僧尼都离开之后,佛陀对阿难陀说:“我们明天到竹林去。” 往访竹林后,佛陀和阿难陀离开王舍城,前往很久以前频婆娑罗王提供给修道者的阿 弥巴纳帝伽公园。在前往那烂陀的路上,比丘们一向以来都喜欢在这里停下来歇息,舍利 弗尊者就曾与罗睺罗在这里住过。佛陀给住在阿弥巴纳帝伽的比丘们说教戒、定、慧。 接着,佛陀与一百名比丘同行,一起前往那烂陀。一路上,阿难陀、舍利弗和阿那律 三位尊者都紧随佛陀而行。抵达那烂陀之后,佛陀便在波婆梨伽的芒果园里休息。 第二天早上,舍利弗尊者在佛陀身旁默默地坐了很久,然后说道:“世尊,我肯定在 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没有一位精神导师可以超越你的智慧和证境。” 佛陀说:“舍利弗,你这样说,真有如狮吼的勇猛。你可曾与所有过去、现在和未来 的精神导师相遇过吗?” “世尊,我虽然没有与三个时代的大师相识过,但有一件事我可以肯定知道。我已亲 近你超过四十五年了,我曾听你说法,又观察你生活的方式。我知道你常住觉察之中,你 是你自己六根的主人,你从没有显示贪欲、嗔恚、昏沉、不宁和怀疑正法等五种障碍。当 然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有一些证得一点智慧的大导师,但我相信没有任何人可以超 越你的智慧。” 在那烂陀,佛陀再给比丘们详细讲说戒、定、慧。跟着,他回到波咤厘村,并受到当 地的僧俗二众热烈欢迎。除了接受他们供养饮食之外,佛陀又给他们说法开示。 翌晨,舍利弗尊者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他母亲已过百岁。舍利弗请准回乡省母,并 获得佛陀亲自送行。向佛陀三鞠躬顶礼后,舍利弗便与沙弥周那起程,前往纳罗。 当佛陀和比丘们经过波咤厘村的城门时,摩揭陀的两位官员善梨塔和婆删伽罗在那里 迎迓。他们是阿阇世王派来这里,希望将波咤厘村改变成为一个大城市的。他们告诉佛陀 说:“我们打算将你刚才经过的城门命名为‘乔达摩城门’。请让我们陪同你前往渡头, 我们也准备把那里改名为‘乔达摩渡头’。” 连日来的雨水使恒河的水位高涨,以至站在高岸上的乌鸦都可以垂下嘴巴而得饮河 水。佛陀和比丘们分坐五艘木筏渡河,阿难陀尊者一直站在佛陀身旁。他们望过去,可见 到毗舍离隔水在对岸。 阿难陀回想起二十五年前佛陀在这岸上受到汹涌人潮的欢迎。那时,毗舍离正为瘟疫 所侵,年老幼弱的死者不计其数。毗舍离最高明的医师,也不知所措。人们筑起祭坛虔心 诵经,但也无补于事。最后,他们剩下唯一的希望,就是佛陀。当时的德摩罗总督亲往王 舍城礼请佛陀到毗舍离一行,以期望佛陀的大德能把厄运扭转。佛陀答应前去,当时在王 舍城送行的,有频婆娑罗王、王后、宫中的官员和民众。 佛陀坐船抵达毗舍离时,发觉岸上张罗着旗帜、鲜花和祭坛。那里的居民,简直当他 是救世主,欢呼的声音不绝于耳。维摩维憍陈纳尊者,昔日的戌博迦,与几位大弟子也有 同行。佛陀一踏足岸上,突然雷声震天,大雨倾盆。这是大旱天以来的第一场雨,正好为 大家带来一片清新的气象和希望。佛陀和他的比丘被领引到俱胝村市中心的一个公园里, 佛陀在那里讲说三宝。之后,佛陀和比丘被邀请前往毗舍离,他们下榻于大林精舍。有赖 佛陀的大德以及维摩维憍陈纳的医术,瘟疫开始受到控制,直至最后全消。佛陀这次在毗 舍离住了六个月。 阿难陀想到这里,他们已将近到岸。佛陀上岸之后,便行往俱胝村。他在这里受到一 大群比丘的热烈欢迎。他给比丘们讲说四念处和戒、定、慧。过了几天,他又再起程前往 那提伽。在这里,佛陀和比丘住在一间名叫那梨聚落的砖造房屋里。 二十五年前,佛陀在这岸上受到汹涌人潮的欢迎。那时,此处正为瘟疫所侵,年老幼 弱的死者不计其数。最后,他们剩下唯一的希望,就是佛陀。 在那提伽,佛陀想起在这一带地方去世的好些弟子。他想起他的妹妹孙陀莉难陀比丘 尼、婆罗诃和那提伽比丘,在家弟子伽苦陀、跋陀和须跋特罗,以及多年前给他乳汁的善 生。就在这一带,已经有五十位比丘证得“入流”“一返”和“不还”的果位。难陀比丘 尼证得“一返”之果,婆罗诃和那提伽两位比丘则证得阿罗汉果位。 对佛、法、僧有信心的弟子,佛陀教他们只需要向自心观照,便可知道自己是否已入 解脱之流,他们是不需要问别人的。他在那提伽又给比丘们说教戒、定、慧。跟着,他又 步往阿摩巴离在毗舍离的芒果园。在这里,佛陀讲说对色身、感受、心性和心生之物的观 照。 知道佛陀来了芒果园,阿摩巴离立即前来谒见佛陀。她给佛陀和比丘设宴供养,并在 供食之后请求佛陀让她受戒为尼,佛陀欣然答应。 佛陀在毗舍离多次说教戒、定、慧。之后,他便前往贝鲁婆村。因为雨季已经开始, 于是佛陀便决定在这里留下来。这是佛陀证道后第四十五次安居。他嘱所有的僧尼都在毗 舍离附近的修道中心或亲朋的家里安居。 安居的中段,佛陀突然病重。虽然他非常辛苦,但却没有一声怨言。他只躺卧着,专 念地留意着呼吸。起初,他的弟子都担心他这次一病不起。但后来,他的体力却慢慢恢复 过来,令弟子们欢欣不已。多日后,他更可以自行到房子外坐在椅上。 |
|||
76 | [佛陀传] 76别再依赖他人和他物 原文 注释 译文 学习 | ||
76别再依赖他人和他物 阿难陀尊者坐在佛陀身旁,轻声细语道:“我与你一起多年,都从未见过你病得如此 严重,我实在慌得整个人都像麻木了。我做日常的事务时,变得糊里糊涂,头脑很不清 醒。大家都以为你挨不住了,但我告诉自己,佛陀世尊还没有给我们最后的启示,他不可 能这样就进入涅槃的。我就是这样想着,才不致过度悲伤。” 佛陀说:“阿难陀,你和僧团对我还有什么要求呢?我已经把全部正法都详细深入地 给你们说教。你以为我还会有所保留吗?阿难陀,真正要皈依的,是教理。每个人都应该 以教理作为自己的皈依。依照教理去生活吧。这样,每个人便都会成为自己的明灯。阿难 陀,佛、法、僧其实都存在于每个人。觉悟的潜能就是佛,教理就是法,在修行上互相扶 持的团体就是僧。没有任何人可以把你心内的佛、法、僧抢走,就是天崩地裂,我们每个 人的自性三宝都不会破损,它们才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当一个比丘投入专念,去观照他自 己的色身、感受、心和心生之物时,他就是自己的海岛,他已拥有最真正可皈依的处所。 没有其他人,包括伟大的导师,会比你自己的正念和三宝可以给你更安稳的皈依。” 雨季安居将近完结时,佛陀也康复了很多。 一天早上,舍利弗尊者的侍从周那沙弥来找阿难陀,给他报告舍利弗尊者在纳罗入灭 的死讯,他又把舍利弗的衣钵和骨灰交给阿难陀。跟着,周那便掩面痛哭起来,阿难陀尊 者也低声啜泣。周那说,舍利弗回到纳罗之后,便一直照顾他的母亲,直至她去世。给她 火葬后,舍利弗便召集他的乡亲,给他们说教正法,又给他们授三皈依及指导他们怎样修 行。接着,他自己便跏趺莲坐入灭了。这之前,他已吩咐周那把他的衣钵和骨灰带回来给 佛陀,又嘱周那请准留在佛陀身边侍候。舍利弗尊者更告诉周那,他是刻意先佛陀而入灭 的。 阿难陀尊者拭干眼泪,与周那往见佛陀。佛陀默默凝视着属于他最出色的弟子的衣钵 和骨灰。他没有说话,跟着,他望上来,伸手轻抚周那的头。 阿难陀尊者说:“佛陀世尊,当我听到舍利弗师兄的死讯时,我全身都僵了。我的眼 睛和脑袋一片模糊,我实在悲痛不已。” 佛陀望着阿难陀,说:“阿难陀,你师兄去世时,有带走你的戒、定、慧和解脱 吗?” 阿难陀低声答道:“世尊,这不是我伤心的原因。舍利弗师兄在世时,全然活在教理 之中,他教导和鼓励我们。现在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师兄都已不在,大家都感到很空虚似 的。这怎叫我们不惆怅?” 佛陀说:“阿难陀,我曾多次告诉你,有生必有死,有聚合必定有分离,一切法都是 无常的。我们不应该被它们所系,你一定要超越有生死和起灭的世界。阿难陀,舍利弗就 像是供应一棵大树滋养的一枝强茎,那枝茎仍然存在于大树之中,大树就是这团修行觉悟 之道的比丘。只要你张开眼睛看清楚,你便会见到舍利弗在你自己之内、‘如来’之内、 众比丘之内、他所教过的人之内、周那沙弥之内,以及他弘法时经过的每一条道路里。张 开眼睛吧,阿难陀,到处都是舍利弗。不要以为舍利弗已经离开了我们,他现在就在这 里,而且将会永远存在。 “阿难陀,舍利弗是个菩萨,一个以爱和慧去引导众生到觉悟之彼岸的觉者。在众比 丘中,舍利弗被誉为智慧第一,他将会被后世视为有大智慧的菩萨。阿难陀,比丘中有很 多如舍利弗般发了大愿的菩萨。富楼那比丘、耶输陀罗比丘尼、须达多居士等,都是不辞 劳苦、誓救众生的大慈悲菩萨。虽然耶输陀罗比丘尼和须达多居士都已经去世,但富楼那 尊者仍继续精勤勇猛地替众生服务。‘如来’想起目犍连尊者,知道他也是勇猛的菩萨, 没有多少人可以与他相比。以简朴生活见称的摩诃迦叶尊者,也是代表清俭生活的菩萨。 阿那律尊者则是代表着精进勤奋的菩萨。 “阿难陀,如果世世代代的人都研习解脱之道,这个世界就会继续有菩萨出现了。阿 难陀,对佛、法、僧的信念,就是对未来僧团的信念。将来,一定会有像舍利弗、目犍 连、富楼那、阿那律、耶输陀罗和给孤独长者的菩萨出现的。阿难陀,你不用为舍利弗师 兄之死而悲哀。” 那天中午,在恒河沿岸的乌伽支那村庄里,佛陀平静地公布了舍利弗尊者的死讯。佛 陀劝勉各比丘致力于效法舍利弗,发大愿心去救度众生。他说:“比丘们,你们要皈依自 己,以自己为你们的海岛,别再倚赖其他人或物。这样,你们才不会被悲哀苦恼的巨浪淹 溺。你们要皈依正法,以正法为你们的海岛。” 一天早上,佛陀与阿难陀到毗舍离乞食。他们拿着食物,到附近的森林里进食。之 后,佛陀说道:“阿难陀,我们应该回到瞻波那寺庙休息一个下午。” 沿途上,佛陀几次停下来欣赏一些远景山色。他说:“阿难陀,毗舍离真是美极了, 郁提纳庙宇很幽雅,乔达摩伽、萨咤巴伽和多子等庙宇都非常美丽。我们将会在那里休息 的瞻波那寺庙,也是个很怡人的地方。” 整理好休息的地方给佛陀,阿难陀便到外面修习行禅。他步行着的时候,地面突然在 脚下震动,他的身心也感到一阵震荡。他立即回到庙里,却见佛陀仍安详地坐着,阿难陀 便告诉佛陀他刚才感觉到的地震。 佛陀说:“阿难陀,‘如来’已经做好决定,三个月后,我便将入灭。” 阿难陀尊者觉得手脚都麻木了,他视线一片模糊,脑里一片混沌。他跪在佛陀脚下哀 求道:“世尊,求求你不要这么快入灭,请你可怜你的弟子。” 佛陀没有回答。阿难陀重复哀求了三次,佛陀才说:“阿难陀,如果你对‘如来’有 信心的话,你便应该知道我的决定是适时的,我说我会在三个月后才走。阿难陀,去召集 这一带的比丘,前来大树林的大林精舍讲法堂。” 七日后,一千五百个比丘和比丘尼齐集大林精舍讲法堂。佛陀坐在台上,他俯望众 人,说道:“比丘和比丘尼!所有‘如来’传授给你们的,你们都要细心思巧研读、观察 实修以及亲身体证,以能继续世代传承。生活于大道和修行大道,肯定会继续给众生带来 平和、喜悦与幸福的。 “比丘和比丘尼,‘如来’所教的精绪,都含藏于四念处、四正勤、四精神力、五 蕴、七正觉因和八正道,你们要把这些教理研读、修行、体证和传承。 “比丘和比丘尼,一切法无常,世法生而后死、起而后灭。你们要用功修行,以得解 脱。三个月后,‘如来’就要入灭了。” 一千五百名僧尼默然听着佛陀的说话,直接吸取他的言教。他们明白这将会是他们最 后一次听佛陀说法。知道佛陀要入灭,他们都觉得有点紧张和不安。 翌晨,佛陀又在毗舍离乞食,在森林里进食。之后,他便和几个比丘一起离开毗舍 离。佛陀转过头来,以象后的眼神望着毗舍离城,对阿难陀说:“阿难陀,毗舍离很美, 这将会是‘如来’最后一次望它了。”佛陀转过身来,向前望去,又说,“让我们前往婆 达村。” 那天下午,佛陀在婆达村给三百名比丘讲说戒、定、慧和解脱。在那里休息了几天 后,佛陀又前往摩帝村、阿巴村和南瞻。他在这些地方时,都给比丘们示教。之后,他们 抵达丰财纳伽罗,在那里的阿难陀寺庙歇息。很多比丘都特来听受佛陀的教诲,佛陀告诉 比丘们必须自己体证教理。 “每当有人讲说教理的时候,无论他们如何自称来源真确,你们都不要就此相信那 是‘如来’的根本教义,你们要拿他所说的与经典和戒律比较。如果他所说的不符合经 律,你便不要听从;如果是符合的,你们才可接受行持。” 佛陀继续前往波婆城,下榻于一个父亲是铁匠的在家弟子周那的芒果园。周那礼请佛 陀与他同行的三百比丘到他的家里受供。周那的妻子和朋友负责招呼其他的比丘,而周那 则亲自侍奉佛陀。他特别为佛陀烹煮了一味菜色,叫善伽罗摩纳婆,是用一种檀香树菇烹 制的。 佛陀吃过后,便告诉周那说:“我的周那啊,请你把剩下来的蘑菇埋在地下,不要给 别人吃。” 在吃过周那烹煮的菜色后,佛陀的腹部绞痛,整夜不能入睡。沿路上,被迫停在树底 下休息。佛陀着阿难陀去取些清水给他解渴,并说那一餐就是自己的最后一餐。 吃过饭,佛陀给大家说法后,才与比丘们在芒果园休息。这晚,佛陀的腹部绞痛,整 夜不能入睡。第二天早上,他再与比丘上路,前往拘尸那。沿路上,佛陀的腹痛加剧,被 迫停在树底下休息。阿难陀尊者把多出来的僧衣折好,放在树下让佛陀躺在上面。佛陀着 阿难陀去取些清水给他解渴。 阿难陀说道:“世尊,这里的溪水刚有牛群经过,还是待去到迦拘他再喝水吧。那里 的水会比较清甜,到时,我会拿水给你饮用和清洁。” 但佛陀说:“阿难陀,我太口渴了,请你替我现在就拿点水来。” 阿难陀唯有听从吩咐。他也没想到,当他把水盛到瓶里时,本来满是泥泞的水顿时变 得清澈。佛陀喝过水后,便躺下来休息。阿那律和阿难陀坐近佛陀身旁,其他比丘则围绕 佛陀而坐。 就在这时,一个从拘尸那来的男子走过。当他看见佛陀和比丘,便上前作揖鞠躬。他 自我介绍,名叫补库萨,是末罗族人。他曾是阿罗蓝大师的弟子,年轻时的悉达多也曾追 随这位大师学道,因此补库萨已经听过不少有关佛陀的事迹。他再鞠躬后,便给佛陀奉上 两件新的衲衣。佛陀接收了一件,便嘱他给阿难陀尊者供赠另一件。之后,补库萨便请求 被接纳为徒,佛陀给他说过一些教理后,便给他授三皈依。补库萨满怀高兴地谢过佛陀, 便请辞离开了。 因为佛陀穿着的衲衣已经染污,于是阿难陀便替他换上新衣。佛陀再次站起来,又与 比丘们一起上路,步往拘尸那去。他们抵达迦拘他河岸的时候,佛陀便在那里沐浴一番, 又再喝了一些水。之后,他们来到附近的一个芒果林,他着周那伽比丘把多出来的衲衣折 好,放在地上给他躺下。 佛陀呼来阿难陀尊者,对他说道:“阿难陀,我们在周那家里的一餐,就是‘如 来’的最后一餐了。一些人可能会指责周那给我吃如此糟糕的一餐,因此,我想你让他知 道,我一生中最珍惜的两顿饭,就是我证道前的一餐和入灭前的最后一餐。他应该为给我 供食了其中一餐而感到高兴。” 稍作休息之后,佛陀站起来,说道:“阿难陀,让我们越过尸赖拿伐底河,进入末罗 族人的娑罗树林吧。那个在拘尸那入口处的森林,是非常幽美的。” |
|||
77 | [佛陀传] 77佛陀入灭 原文 注释 译文 学习 | ||
77佛陀入灭 佛陀和比丘们到达娑罗树林时,已是傍晚时分。佛陀着阿难陀在两棵娑罗树之间稍作 清理,让他在那儿躺下。佛陀侧卧着,头顶向北。所有比丘都围在他身边坐着,他们都知 道佛陀当夜便要进入涅槃。 佛陀向上望望四周的娑罗树,对阿难陀说:“阿难陀,看!现在还未到春天,但娑罗 树上已开满了红花。你可见到飘下来的花瓣,都落在‘如来’和比丘的僧衣上吗?这树林 真美。你又看到西面天边那火红的落日吗?你可听到娑罗枝叶在微风中的簌簌声响 吗?‘如来’觉得这些东西全都那么可爱动人。比丘们,如果你们想使我高兴,如果你们 想表达对‘如来’的敬爱和感恩,方法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将教理活用,实践于生活之 中。” 这是一个很暖的晚上。乌帕巴纳尊者本来站着替佛陀扇凉,但佛陀却说他不需要。或 许,佛陀是不想他站在那里遮挡着这日落的美景吧。 佛陀突然问阿那律尊者:“为何不见阿难陀,他到哪儿去了?” 其中一个比丘说:“我刚才看见阿难陀师兄在树后饮泣,他还自言自语地说:‘我还 未证得任何精神的道果,而师父便要长辞了。一向以来,没有任何人比我师父更关心我的 了。’” 佛陀着这比丘唤来阿难陀。佛陀安慰阿难陀说:“阿难陀,你不要伤心。‘如来’时 常都提醒你有关一切法的无常性。有生,便有死;有起,便有灭;有聚,便有散。怎可能 会有生而无死?有起而无灭?有聚而无散?阿难陀,你多年来都全心全意地照顾我,竭尽 全力地帮忙我,我对你十分感激。阿难陀,你有很大的功德,但你是仍可更进一步的。只 要你多一点用功,便可以跨越生死,你是可以证得自由解脱而超越所有烦恼的。我知道你 是做得到的,而这将会是令我最快慰的事。” 向着其他的比丘,佛陀说:“没有人是比阿难陀更好的侍者了。过去曾有其他的侍从 把我的衣钵丢到地上,但阿难陀却从没这样。从最小至最大的常务,他都照顾得非常妥 善。阿难陀永远知道我要在何时何地与何人会面,不论是比丘、比丘尼、在家众、大王、 官臣,甚或其他教派的行者,他把这些会议安排得智巧方便。‘如来’相信过去未来,都 再没有一个觉者能找到一个比阿难陀更忠心和能干的侍者了。” 阿难陀尊者把眼泪抹去,说道:“世尊,请你不要就在这里入灭。拘尸那只是一个到 处都是泥房的小镇,有很多更适合你入灭的大城镇,如僧帕、王舍城、舍卫城、挢赏弥或 波罗奈斯国。请世尊你再选择一处更为适合的地方,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可以见你最后一 面。” 佛陀答道:“阿难陀,虽然这里满是泥房居舍,但拘尸那也是个很重要的地方,‘如 来’特别喜欢这里的森林。阿难陀,你见到落在我身上的娑罗花吗?” 佛陀派阿难陀进入拘尸那,告诉末罗族人佛陀将会在当夜最后一更时分,在娑罗树丛 中入灭。末罗族人知道这消息之后,都立刻赶到森林里去,其中有一个名叫须跋特罗的苦 行者,所有的人都只是依次向佛陀鞠躬顶礼,但须跋特罗却请阿难陀尊者让他跟佛陀面 谈。阿难陀拒绝让他这样做,他说佛陀太累了,不宜接见任何人。听到他们的对话,佛陀 便对阿难陀说:“阿难陀,让须跋特罗行者与我谈谈吧,‘如来’会接见他。” 须跋特罗跪在佛陀前面。他已久仰佛陀的教化,只是从来都未有机会与佛陀会面。他 鞠躬说道:“世尊,我曾听闻过很多精神导师的大名,如富兰那・迦叶、末迦梨・俱舍利 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鸠驮・迦旃延、删阇夜・毗罗胝子、尼乾陀・若提子。我想请 问,依你的看法,他们其中有没有已证得真正觉悟的?” 佛陀答道:“须跋特罗,他们有没有证得觉悟,并不是我们需要谈论的。须跋特罗, 让‘如来’指导你自己走上觉悟之道吧。” 佛陀给须跋特罗讲说八正道,他作结时这样说:“须跋特罗,有人实践八正道的地 方,便可以找到开悟的人。须跋特罗,如果你依此道而行,你也可以得证觉悟。” 须跋特罗行者顿时觉得心开意解,充满喜悦。他又请求佛陀让他受戒为比丘,佛陀嘱 阿那律尊者即时替他主持受戒仪式。须跋特罗这就成了佛陀最后的一位弟子。 剃了头之后,须跋特罗便受戒和获赠一件衲衣与一只乞钵。佛陀这时环顾围绕他坐着 的比丘,他们很多都是从附近的地区前来的,人数将近五百,佛陀对他们讲话。 “比丘们!如果你们还有任何难题或疑问,现在就是问‘如来’的时候了。请你们把 握机会,不要在过后才自责为何今天面对佛陀而没有问清楚。” 佛陀这样重复说了三遍,但都没有比丘发问。 阿难陀尊者高声说道:“世尊,真好!我对比丘们很有信心。我对僧团充满信心,每 人都已经对你的法教全部理解,再没有人对证得大道的教理有任何疑问和难题了。” 佛陀说:“阿难陀,你这样说,是由于你的信念所致。但‘如来’知道的,却是直接 所见。‘如来’知道这里的所有比丘,都对三宝具足信心。这些比丘最低道果的,都已证 得了‘入流’之果。” 佛陀又默默地望了僧众一遍,然后说道:“比丘们,细听‘如来’现在要说的话。一 切法无常。如果有生,必然有死。你们要精进修行,以证得解脱!” 佛陀合上双目,他已说了最后的遗言。大地震荡,娑罗花如雨般从天降下。每个人都 感到身心颤动。他们知道佛陀已进入了涅槃。 读者,请你把书本放下,细意呼吸数分钟之后,再继续阅读。 佛陀离开了。一些比丘举起双手,扑堕在地上,他们高声哀悼:“佛陀走了!世尊已 经死了!世上再没有正法眼了!我们应以谁为皈依?” 这些比丘号哭之际,另一些则默然静坐,观察着呼吸和静思佛陀的教诲。阿那律尊者 对他们说道:“兄弟们,不要如此痛哭!佛陀世尊的教导,是有生必有死,有起必有灭, 有聚必有散。如果你们真正了解佛陀所教的,便应该停止这样的骚乱。请你们都正坐起 来,细观呼吸。我们要保持安静。” 每个人都听从阿那律的劝告,回到自己的原位坐下。尊者带领他们诵经,这些内容关 于无常、空性、无执和解脱的经文,都是他们已能背诵的。不到多久,气氛便回复了肃穆 庄严。 末罗族人燃点起火炬,诵念之声在黑夜里回响着,每个人都专注地集中在经文上。经 过一段长时间的念诵,阿那律尊者给大家讲话,他赞扬佛陀的功德业绩——他的智慧、慈 悲、贤行、定力、喜悦与平等心。阿那律尊者说过后,阿难陀尊者又与大家重温佛陀一生 的美事。两位尊者整夜轮流演说,五百比丘和三百在家众都默默地聆听。一批火炬熄灭, 另一批又被燃点起来,一直至天亮。 天刚破晓,阿那律尊者便对阿难陀尊者说:“师弟,到拘尸那去通知地方官员师父入 灭的消息,好使他们可以开始安排一切。” 阿难陀尊者穿上外衣,入城里去了。末罗族的官员刚在开会讨论要事,当他们获悉佛 陀入灭的消息,都显得非常惋惜。他们立刻搁下所有要务,以能替佛陀的葬礼做出安排。 日上梢头的时候,全拘尸那的人都知道佛陀在娑罗树林去世的消息了。许多人都捶胸痛 哭,怪自己没有在佛陀入灭前去给他做最后的敬礼。人们带着鲜花、末香、乐器和布帐来 到森林。他们伏在地上,然后将鲜花和末香围绕着佛陀的遗体摆放。他们在那里演奏一些 特别的歌舞,又把彩色缤纷的布帐在森林里四处张罗。他们给五百比丘带来了食物。整个 娑罗树林很快便充斥着节日的气氛,阿那律尊者不时会敲响大钟来肃静大家。接着,他便 会引领他们诵经。 佛陀入灭了。 入灭前,佛陀说过的最后一句话是:“一切法无常。如果有生,必然有死。你们要精 进修行,以证得解脱!” 连续六日六夜,拘尸那和附近波婆城的民众都前来供花、上香、跳舞和奏乐。各式的 花朵,很快便厚厚地铺满了两棵娑罗树之间的地上。第七日,末罗的官员都在熏香的水里 沐浴过后,才穿上隆重的礼服,把佛陀的遗体扛到城里。他们一直穿过市中心,再从东门 而出,直往末罗的主庙和摩库特婆达纳庙。 地方长官给佛陀安排了帝王式的葬礼。佛陀的遗体被布匹重重包裹着,然后被放进一 副铁柩之内,这个铁柩又被置于一副较大的铁柩内。接着,这才全部被放到一大堆的熏香 柴木上。 燃点柴木的时间到了。正当官员拿着火炬趋前,一个骑着马的男子赶到,呼喝着叫他 们稍候片刻。他告诉大家,摩诃迦叶尊者和五百比丘正从波婆城赶来参加葬礼。 原来摩诃迦叶尊者本来仍在瞻波弘法。他在毗舍离获悉佛陀行将入灭的消息,又知道 佛陀朝北而行,于是,他便立刻出发追踪佛陀。他每到一处,都有比丘加入他的行列。他 到达婆纳村的时候,与他同行的人数已多至五百。他们抵达波婆城时,刚巧遇到一个自相 反方向而来的旅客,襟上插着一朵娑罗花,他告诉他们佛陀已于六日前在拘尸那附近的娑 罗树林入灭。摩诃迦叶的追踪随着这个消息而告终,他带领着五百名比丘赶往拘尸那。路 上,他们又遇上这位骑马的男子,并得他答应先行前去给阿那律尊者报讯,使大家知道他 们正在赶来参加葬礼。 中午时,摩诃迦叶尊者和五百名比丘终于来到摩库特婆达纳寺庙。尊者把僧袍衣脚搭 上右肩,合上双掌,庄严肃穆地绕坛三次。跟着,他面对佛陀的灵柩,与五百名比丘一起 俯伏在地上。他们第三拜时,柴木堆便被燃点起来。在场的每个人,不论僧俗,都合掌跪 下来。阿那律尊者敲起钟声,引领大众一起背诵以无常、空无自性、无执和解脱为内容的 经文。经诵和钟响交织成一片,声音雄浑庄严。 火焰熄灭之后,他们在灰烬上浇上香水。灵柩被打开后,官员把佛陀的遗骨舍利放进 一个金瓮里,然后安放在庙中的主坛上。大弟子们轮流守卫着这些佛骨舍利。佛陀圆寂的 消息,已在数天前向其他的城镇公布了。因此,邻近的国家都派了代表团前来吊唁。每国 的代表团都被赠送一份佛骨舍利,让他们回国建塔供奉。这些国家,包括了摩揭陀、毗舍 离、释迦、拘利、优那耶、波婆城和毗陀。佛骨舍利分为八份。摩揭陀的人将会在王舍城 建塔,离车的人会在毗舍离建塔,释迦族的人会在迦毗罗卫城建塔,优梨的人会在阿拉伽 波建塔,拘利的人会在摩罗村建塔,毗陀的人会在毗陀岛建塔,而末罗族人则会在拘尸那 和波婆城两地同时建塔供奉。 所有的代表团都回到各自的国家后,比丘们也回到他们的本区去修行或弘法。摩诃迦 叶、阿那律和阿难陀三位尊者把佛陀的乞钵带回竹林。 一个月后,摩诃迦叶尊者在王舍城举行了一次比丘大会,目的是要将佛陀生前的经教 和定下的戒律结集起来。他以修行的次第和在僧团的经验为标准,邀请了五百位比丘出 席。这次大会将会与安居同时开始,但却会持续六个月之久。 摩诃迦叶尊者是被公认为僧团里的第四位大弟子,仅次于憍陈如、舍利弗和目犍连。 他以简朴的生活和谦虚的态度著称,是佛陀很信赖和爱护的弟子。有一件关于他的事,在 僧团里是人所共知的。二十年前,摩诃迦叶尊者用几百块破布缝制僧袍。一次,他把僧袍 折成坐垫让佛陀坐在其上。当佛陀赞赏坐垫绵软舒适时,摩诃迦叶尊者便以此僧袍赠送佛 陀。佛陀微笑着接过后,又把自己的僧袍回赠摩诃迦叶尊者。大家又知道,当佛陀有一次 在祇园精舍拈起莲花,微笑着默然不语时,就是摩诃迦叶尊者给佛陀报以会心的微笑。佛 陀的法藏,就此便传承给摩诃迦叶尊者了。 阿阇世王是这次结集大会的赞助人。由于优婆离尊者一向都被视为对戒律有通达的认 识,因此他便被邀请为大会诵戒,以及替大家提供每条戒律初定时的环境和原因。阿难陀 尊者则被邀请来复述佛陀一生的言教法理,包括每讲的时间、地点和因缘。 他们当然没有期待优婆离和阿难陀两位尊者能够全无错漏。因此,在场的五百位比丘 便可帮助互相印证。结集的过程中,所有的戒律被集于律藏的名目之下,意思是“一蓝律 例”。经义则集于经藏的名目之下。这些经典又分为四大类,以内容的主题和长短作别。 阿难陀尊者让大家知道,佛陀曾告诉他日后可以废除一些轻戒。但当比丘们问他佛陀有否 道明是哪些轻戒时,阿难陀尊者却直认当时没有向佛陀问清楚。经过详细的商议后,大会 决定把所有的比丘与比丘尼戒都全部保留。 他们也记得佛陀曾经表示过,不同意把经典以古典的吠陀文写出来。因此,所有的经 典和戒典都是以原本的阿达磨嘎地语文写成。大会一致认为日后应该把经典翻译成其他方 言,以方便不同地方的人研读流通。他们又决定要多增加专责背诵经文的比丘人数,以保 障经教能世代流传。 结集大会终结后,所有的比丘也都回到他们各自的地方去修行或弘法了。 |
|||
78 | [佛陀传] 78故道白云——佛陀见过的白云,仍在天空;佛陀走过的路,仍在我们的脚下 原文 注释 译文 学习 | ||
78故道白云——佛陀见过的白云,仍在天空;佛陀走过的路,仍在我们的脚下 缚悉底尊者站在尼连禅河的河畔,细看着流水。对岸的牧童正准备牵水牛从浅水处过 河,每个牧童都携着一把镰刀和一个篮子,就像四十五年前的缚悉底一样。他知道这些水 牛放草时,小童便会割下姑尸草,把他们的篮子盛得满满的。 佛陀曾在这条河里沐浴。那棵菩提树,比从前更壮更绿。缚悉底尊者就在这棵可爱的 大树下过了一夜。这个森林已不再像昔日那般幽静,这棵菩提树已成了人们朝圣的焦点, 而森林里大部分的丛野荆棘也都被清除了。 对于自己是被邀出席结集大会的五百比丘之一,缚悉底尊者非常感恩。他这时已五十 六岁了,在修行道上最亲密的朋友罗睺罗尊者,已于五年前去世。罗睺罗本身就是诚切精 勤的融汇,虽然他是王者之后,但他的生活却是极尽清淡。他为人谦恭,因此从没有对别 人谈及他在弘教事业上的功绩。 在佛陀从王舍城到拘尸那的最后一程路上,缚悉底尊者也有同行。佛陀临近入灭的时 候,他也在左右。在波婆城至拘尸那的一段路上,缚悉底还记得阿难陀尊者问佛陀要往哪 儿去。佛陀只简单地回答:“我要往北面走。”缚悉底觉得自己明白他的意思。一生以 来,佛陀从来没有想着目的地而行,他只是专注地投入每一步之中,享受着目下的一刻。 就正如一头象王知道自己时限已至而返回故土,佛陀也在他最后的日子里向北而行。他不 需要待抵达迦毗罗卫城蓝毗尼园才入灭,只是朝北而行,已经足够。对他来说,拘尸那本 身,就是蓝毗尼园花园。 同样被对故乡的一份情怀所驱使,缚悉底尊者也在前一夜回到了尼连禅河的沿岸来。 这里曾是他的家园,他仍然觉得自己就是那十一岁大的牧童,替别人看顾水牛以能养活弟 妹。优楼频螺村依然如昔。每间房子门前,都种着木瓜树。稻田仍在老地方,河水依旧细 流,水牛仍是由小小年纪的牧童带到河里被洗涤。虽然善生已不在村内,而他的弟妹也都 在别处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但优楼频螺永远都会是缚悉底的家。缚悉底回想起他第一次见 到年轻的僧人悉达多在林中漫步行禅,他又回忆起村童与悉达多在菩提树下的多次餐聚。 这些过去的影像,都重新活现。当这群牧童从对岸过来的时候,他会给他们自我介绍。他 们每一个男童都是缚悉底,就如他很久以前被赐予一个机会踏足平和、喜悦与解脱之道, 他现在也会给这些小童指示这条道路。 缚悉底尊者微笑。一个月前在拘尸那,他曾听到摩诃迦叶尊者讲述他从波婆城起行时 遇到的一个叫善跋陀的年轻比丘。善跋陀知道佛陀已入灭时,随意轻率地说道:“老人家 去了。我们从此可以自由,再没有人责骂我们了。”虽然摩诃迦叶尊者对他口出狂言感到 惊讶,但他并没有说什么。 摩诃迦叶尊者没有直斥年轻的善跋陀,但对阿难陀尊者这样一位受敬重的大弟子,他 却一点也不婉转。本来,结集大会的成员都已认定阿难陀尊者是必须出席的一位大弟子, 因为他能够使经典准确地得以结集。但大会开始前三天,摩诃迦叶尊者却告诉阿难陀尊 者,他正慎重考虑取消阿难陀尊者出席大会的资格。他的理由是阿难陀尊者还未能深得法 要,更未有达到真正的体悟。其他的比丘都担心阿难陀尊者会视此为耻辱而离开,但阿难 陀尊者只是退下,继而把自己关在房子里而已,他在那里十分专注地禅坐了三日三夜。就 在大会开始那天的早上,阿难陀尊者便证悟了。他在禅坐后回到床上休息时,背部碰触到 睡垫那一刻,便恍然开悟。 那天早上,当摩诃迦叶尊者遇见阿难陀尊者时,他望进阿难陀的眼里,便立刻知道发 生了什么事。他告诉阿难陀在大会上见面。 缚悉底抬头,看见白云在蓝天里飘浮而过,太阳高挂,河畔的绿草在晨光中闪烁着。 佛陀在前往瓦拉纳西、舍卫城、王舍城,以及无数的其他地方时,不知道在这条道路上步 行过多少次。佛陀的足迹遍布,而现在专注踏着的每一步,缚悉底都很清楚自己是重步着 佛陀的足迹。佛陀之道,就在他的脚下。佛陀曾见过的白云,仍在天空里。每踏安详的一 步,都会令佛陀的故道与白云得到重生。佛陀走过的道路,就在他的双脚底下。佛陀已经 过去了,但缚悉底尊者仍可以到处见到他的存在。整个恒河流域,都种满了菩提树的种 子,它们已生出根来,长成茁壮的树了。四十五年前,没有人听说过醒觉之道,现在,到 处都可见到穿着僧袍的僧尼,法舍也都四处林立。学士大臣,甚而大王与他们的家属,都 皈依三宝。社会上最贫穷和受压迫的阶层,也从正觉之道中找到皈依。他们都从大道中寻 获生命与精神的解脱。四十五年前,缚悉底是个穷困的“不可接触者”牧童;今天,他是 一个跨越了所有阶级和偏见障碍的比丘。缚悉底尊者曾被帝王礼敬接待。 谁是这个可以造成如此深远影响的佛陀?看着那些牧童在河边割姑尸草,缚悉底这样 问他自己。虽然许多大弟子都已经不在,但有很多精进得道的比丘仍然健在,其中大部分 还是年轻的。佛陀就像一棵巨大菩提树的种子,种子已破开来,让坚强的根抓牢泥土。也 许当人们看到大树时,他们都再见不到种子,但种子仍在那里。它没有灭亡,它已变成了 大树。佛陀曾教过,没有一物是会从存在而进入不存在的。佛陀改变了形相,但他仍然存 在。每个去深入看清楚的人,都会见到佛陀在僧团里。他们都会在勤奋、慈爱和有智慧的 年轻比丘中,见到佛陀的存在。缚悉底尊者明白他自己有责任去滋长佛陀的法身,法身就 是教理和僧团。只要“法”与“僧”持续巩固,“佛”便会继续存在。 看着那些牧童在河边割草,缚悉底问自己:谁是这个可以造成如此深远影响的佛陀? 佛陀就像一棵巨大菩提树的种子。也许当人们看到大树时,他们都再见不到种子,但 种子仍在那里。它没有灭亡,它已变成了大树。 望着牧童从对岸过河到这边来,缚悉底尊者微笑了。如果他不继承佛陀的任务,给小 童带来平等、喜悦与平和,又有谁会这样做?佛陀已发起了这种工作,他的弟子理应继续 这样去做。佛陀所撒播的菩提种子,将会继续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萌芽。缚悉底尊者自觉 佛陀在他的心田里播了万粒宝贵的种子,他会悉心把这些种子照顾,让它们长成坚稳强壮 的菩提树。人人都说佛陀死了,但缚悉底却比以前更能感到佛陀的存在,佛陀存在于缚悉 底的身与心。缚悉底到处望去,都见到佛陀——那菩提树、尼连禅河、绿草、白云和每一 片树叶。这些牧童本身就是佛陀,缚悉底尊者对他们有种特别亲切的感觉,他很快将会与 他们搭讪,也许他们也可以延续佛陀的家业。缚悉底了解到,要继承佛陀的家业,必先要 像佛陀一样细心觉察万事万物,专注地踏着平和的步伐,以及时常带着慈悲的笑容。 佛陀是本源。缚悉底尊者和这些年轻的牧童,就是源头分支出来的河流。这些河流所 到之处,佛陀都会在那里。 |
|||
每页 10 条记录,本页有 10 条记录,共有 80 条记录。第 8 页,共 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