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条辩:
205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翻译:
阳明感受风邪,出现口苦、咽喉干燥、腹部胀满、微微气喘、发热怕冷、脉象浮紧症状的,不能攻下。若误行攻下,就会使腹部胀满更加厉害,小便不易解出。
倪海厦:
风当成热来看,阳明如果很热,病人口苦,咽干,代表经热,属于少阳,腹满,太阴证主证就是腹满,因为脾脏肿大,脾脏功能衰弱以后,脾主运化,造成肠子蠕动减缓,所以腹满。为什么会微喘?正常的气,阳气往上升,阴气往下走,如果堵在这不动的时候,上焦下焦不通利,就会有微喘。发热,恶寒,代表有表证,脉浮而紧,浮代表有表热,紧代表实,如果浮紧代表「表实」, 等于表寒里实的现象,如果这病人有少阳证,有太阴证,又有伤寒表证,兼有阳明证,不管是太阳兼有阳明或少阳兼有阳明,只要是阳明证兼有太阳少阳热,绝对不可以用阳明证攻下,因为阳明还没有结实。如果结实了就是全身会流汗,如果还没有结实,有太阳证或少阳证,一定要先解太阳或先解少阳,若下之,一攻下,人的免疫系统抵抗力都是靠肠胃,结果一攻下,免疫系统的来源都被干掉了,结果免疫系统倒退,表邪入里,一入里,进入三焦、横膈,胃中空虚,客气动膈,一攻掉、肠胃都空了,一入里就进入膈间,此时绝对不可以直接解阳明,如果要表里一起解的话,一般来说,太阳兼有阳明是桂枝汤加大黄,桂枝汤解太阳表证,大黄去阳明的实。少阳兼有阳明是用大柴胡汤,这条辨反过来说,要确定阳明证全部是实证的时候,而且没有表证才可以攻下。


上一个 下一个 返回